车辆防盗不可忽视 加强安防才是关键
2014年07月03日 09:22:59来源:中国安防展览网整理点击量:1734
导读近年来,随着车辆盗窃案件频发,汽车防盗装置普遍存在结构复杂、价格昂贵、功能单一和可靠性差等缺点,并不能实现真正的防盗。要实现真正的防盗,需进一步提高产品的灵活性和适用性,应将控制技术、数据通讯及网络技术等应用到汽车防盗领域,使汽车防盗装置朝着安全、简单、高智能化及功能多样化方向发展,汽车是小偷喜欢盯上的个人财物之一,而且随着各种高科技的发展变化,小偷的作案手段也越来越高科技化,比如在智能防盗方面
【中国安防展览网 企业关注】 近年来,随着车辆盗窃案件频发,汽车防盗装置普遍存在结构复杂、价格昂贵、功能单一和可靠性差等缺点,并不能实现真正的防盗。要实现真正的防盗,需进一步提高产品的灵活性和适用性,应将控制技术、数据通讯及网络技术等应用到汽车防盗领域,使汽车防盗装置朝着安全、简单、高智能化及功能多样化方向发展,汽车是小偷喜欢盯上的个人财物之一,而且随着各种高科技的发展变化,小偷的作案手段也越来越高科技化,比如在智能防盗方面,小偷也有了数字解码器,几分钟就可以盗走一辆车。在此,小编来为大家支招关于汽车防盗技巧。
一、机械式防盗装置
一种比较常见的防盗装置,主要利用简单的机械式原理锁住车上的某一部件,使其不能有效发挥应有的作用,以达到防盗的目的。优点是价格便宜,安装简便;缺点是使用不隐蔽,防盗不彻底,拆装麻烦。其在经历数次技术升级后,目前有了较可靠的方向盘锁和排挡锁等。此外,为增加防盗安全系数,给车辆安装数种机械式防盗装置,可在一定程度上吓走盗车贼,增加盗贼被发现的可能性。
二、电子防盗报警装置
克服了机械锁只能防盗不能报警的缺点,主要靠锁定点火或起动装置来达到防盗的目的,同时具有声音报警等功能。电子防盗装置设计较为先进、结构复杂,包括起动控制、遥控车门和报警部分,主要由防盗控制单元、识读线圈、警告灯、遥控钥匙等元件组成。电子防盗器一般都具有遥控功能,安装隐蔽,操作简便。缺点是容易误报,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车辆丢失问题。当然随着科技的发展,电子防盗器也增加了许多方便、实用的附加功能。现在市场上出现了具有双向功能的电子防盗器,不仅能由车主遥控车辆,车辆还能将自身状态传送给车主。
三、芯片式防盗装置
芯片式数码防盗器是现在汽车防盗器发展的重点,大多数轿车均采用这种防盗方式作为原配防盗器。
芯片式数码防盗器基本原理是锁住汽车的马达、电路和油路,在没有芯片钥匙的情况下无法启动车辆。数字化的密码重码率极低,而且要用密码钥匙接触车上的密码锁才能开锁,杜绝了被扫描的可能。由于特点突出且使用方便,大多数轿车均采用它作为原配防盗器。
四、网络式防盗系统
它通过网络实现车辆的起动、截停、定位,并可根据车主要求提供远程车况报告等功能。主要使用的网络有CPS,它是靠锁定点火或起动发动机达到防盗的目的。网络式防盗突破了距离的限制,覆盖范围广,可用于被a盗车辆的追踪侦查,可全天候应用,破案速度快,监测定位精度高。GPS防盗技术可以说是一场技术革命,它一改传统防盗器的被动、孤立无助的被动式服务,能为车主提供的主动式服务,是目前其他类型防盗系统所不能比拟的。但我国的网络式防盗技术的发展水平比较落后,与发达国家还有明显差距。
五、加装双向防盗器
除了车子本身的防盗手段,车主们为了安心,还会给爱车多加一道锁。汽车售后服务人士给我们的建议是多加一套双向防盗器,双向防盗器的功能是当有人触动车辆时,安装在车上的报警器会让驾驶员手中的报警器发出信号。在对车辆进行防盗器改装时,我们要注意以下几项:
检查原车是否有中控锁
在车主们决定做改装防盗器的时候,一定要确认原车本身是否有中控锁,因为有中控锁的电路与没有中控锁的电路是不一样的,如果车主们盲目的进行改装。因为电路改装不对会导致汽车出现一系列的故障可能后损害车子本身。
中配线安装要注意
改装防盗器重要的地方就是电路,所以在改装防盗器的时候配线自然是很重要的。在断电器的连接中一定要先确认好点火线、燃油泵控制线、启动线后再选择断开哪一路。
改装后一定要测试
防盗器主机所有配线连接完成后,要先进行调试后再装上装饰板。检查各配线插头是否与主机插座接触紧固,有无松动现象。并且在关好所有车门用遥控器设定防盗10秒钟后,震动车辆防盗器应立刻发出报警声音。
汽车防盗技术的发展水平体现了一个国家科技发展水平和文明程度,要尽快提高国内汽车防盗的技术水平,缩小与世界发达国家的差距。结合国内实际情况,坚持自主研究开发,同时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及设备,重视对汽车防盗技术的研究和推广,逐步提高汽车防盗科技水平。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智慧城市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智慧城市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智慧城市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智慧城市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