瓜分物联网商机大蛋糕 MCU大厂征战无线技术
2014年05月30日 15:33:26来源:新电子点击量:2423
导读物联网通信的发展,给芯片市场带来良机,无线技术成为炙手可热的领域,芯片厂商看准良机,加大力度扩展无线技术阵容。一线微控制器(MCU)和机器对机器(M2M)模组厂皆秣马厉兵,加码研发蓝牙(Bluetooth)Smart、ZigBee、无线区域网路(Wi-Fi)和近距离无线通讯(NFC)等技术,甚至发动购并攻势以取得更完整的无线技术矽智财(IP)。
【中国安防展览网 新闻】物联网通信的发展,给芯片市场带来良机,无线技术成为炙手可热的领域,芯片厂商看准良机,加大力度扩展无线技术阵容。一线微控制器(MCU)和机器对机器(M2M)模组厂皆秣马厉兵,加码研发蓝牙(Bluetooth)Smart、ZigBee、无线区域网路(Wi-Fi)和近距离无线通讯(NFC)等技术,甚至发动购并攻势以取得更完整的无线技术矽智财(IP)。
恩智浦大力扩展无线技术应用
恩智浦大中华区域市场——区域行销企画副总裁AndrewCRussell认为,无线IP市场将具有不小的发展潜力,值得密切关注。他表示,感测机制、无线网路和云端运算系物联网的三大技术骨干;其中,尤以无线网路重要性为突显,系促进电子装置相互沟通,并加入智慧化元素的关键推手,遂成为晶片商新的技术布局焦点。
为满足各种物联网系统设计需求,近期祭出一连串的无线联网/控制产品攻势,并正分头抢进智慧照明(SmartLighting)和智慧电网(SmartGrid)等物联网应用领域。
Russell指出,公司已在旗下32位元微控制器中,导入ZigBee、JenNet-IPIPv6无线IP与收发器,并推出一套智慧照明系统参考设计平台——LightPRO,将有助发光二极体(LED)业者加速实现可无线控制、调光的智慧照明产品。
在智慧电网方面,也开发出专用的ZigBee整合型MCU,已取得欧洲电表制造商青睐,成功打进英国智慧电网系统供应链;下一阶段将携手中国台湾启碁科技,共同打造智慧电表解决方案。
各芯片厂商纷纷扩大无线技术阵容
不让恩智浦专美于前,包括意法半导体(ST)、芯科实验室(SiliconLabs)、德州仪器(TI)和微芯(Microchip)等MCU大厂亦加紧研发支援ZigBee、蓝牙Smart、Wi-Fi、NFC和Sub-GHz无线技术的解决方案。
意法半导体(ST)大中华暨南亚区产品行销经理杨正廉强调,瞄准物联网商机,该公司已增辟产品线,大举推出整合32位元Cortex-M核心MCU及2.4GHz射频(RF)收发器的无线MCU;同时也将持续统合公司内部的蓝牙技术资源,研拟下一代支援多通讯协定(Multi-protocol)的MCU方案,以克服各种物联网设备开发挑战。
无庸置疑,无线技术已成为晶片商卡位物联网市场的关键利器;相关业者除加码投注研发资源和资金,发展自有无线解决方案外,亦开始透过购并策略,快速掌握关键无线IP。以微芯(Microchip)为例,日前即大手笔斥资约3亿美元,迎娶中国台湾蓝牙晶片暨模组供应商——创杰科技,不费吹灰之力取得蓝牙Smart和蓝牙4.1等新无线通讯技术,可望大幅提升在物联网市场的战力。
微芯营运长GaneshMoorthy表示,透过此购并案,微芯将拥有嵌入式控制、快闪记忆体、高速传输介面、射频前端元件,以及无线连结等坚强技术阵容,成为物联网市场的完整解决方案供应商;同时也能以更低的成本在既有MCU中导入专属蓝牙晶片,进一步提高产品性价比。
无*偶,无线和定位晶片/模组厂——u-blox亦于近期购并connectBlue,纳入重要的蓝牙和Wi-Fi技术,藉此搭配既有的长程演进计划(LTE)和导航卫星系统(GNSS)方案,加速开发支援多通讯协定的M2M模组。
小结:物联网火速推展,使无线通讯技术跃居产业热门焦点,未来随着市场需求持续扩大,蓝牙、ZigBee和Wi-Fi等无线IP供应商亦可望趁势崛起,芯片作为实现技术的载体,掌握热门技术,企业才能在分得到联网商机的大饼。
注:MCU(MicroControlUnit)中文名称为微控制单元,又称单片微型计算机(SingleChipMicrocomputer)或者单片机,是指随着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出现及其发展,将计算机的CPU、RAM、ROM、定时计数器和多种I/O接口集成在一片芯片上,形成芯片级的计算机,为不同的应用场合做不同组合控制。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智慧城市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智慧城市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智慧城市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智慧城市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