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飞容易称霸难 生物识别困境仍存
2013年01月15日 14:55:17来源:中国安防展览网整理点击量:1687
导读生物特征识别技术是目前为方便、安全的身份识别技术,它辨识的是人身的固有特征,不需要身外的其他标识物。随着近代科技的发展,这些新型的身份识别方式不断走入人们的日常生活,其带来方便和安全的同时,也带来了对传统物理识别方式的冲击和思考。生物识别为何可以在短时间内迅速爆发,未来发张将走怎样的路线?
中国安防展览网讯 生物特征识别技术是目前为方便、安全的身份识别技术,它辨识的是人身的固有特征,不需要身外的其他标识物。随着近代科技的发展,这些新型的身份识别方式不断走入人们的日常生活,其带来方便和安全的同时,也带来了对传统物理识别方式的冲击和思考。生物识别为何可以在短时间内迅速爆发,未来发张将走怎样的路线?
一、生物识别何以瞬间爆发?
对于整个生物识别领域来说,由于指纹识别应用时间早,价格低廉,而且使用便利,因此早早的便占据了国内的大部分市场,在时期,甚至可以达到90%左右。但是,又是什么力量,使人脸识别在短短五六年的时间里,就实现了如此迅猛的腾飞呢?
1、政策因素
抛开技术因素,国家政策的支持可以说是人脸识别崛起的重要因素之一。尤其随着近些年来,平安城市等技术的大力推广,我国安防市场的需求也随之迅速升温,各领域安保的等级也就随之实现明显的提升。甚至在部分地区的部分领域,人脸识别已经开始被列为使用过程中的强制标准。
这种情况的出现,对于人脸识别的推广无疑是一种非常有力的推动。因此,虽然政策的角色只是一种诱导的作用,但是这种诱导对于人脸识别的爆发,却又是不可或缺的。
2、社会需求因素
在我国,随着城镇化的进程加快,流动人口比例大大增加,面临的突发事件和异常事件越来越复杂。因此这也就给城市的安保工作,以及视频监控带来了更大的压力。传统依靠人工来"盯"的方式难免会因疲劳或精神不集中等原因影响监视效果,难以胜任对庞大数据库的分析与理解,从而影响事后查找证据,更难以满足时代的需求,于是,人们对于具有智能分析的视频监控应用的呼声越来越高。
而在所有生物识别技术中,容易与传统视频监控技术相结合的当属人脸识别技术,通过在摄像机内加装人脸识别模块,然后在控制系统使用人脸检测技术对从视频流中提取出的人脸进行分析。将人脸识别"嫁接"到视频监控后,即使在一个较复杂的场景中,在较远的距离上也能识别出特定人的身份,符合现代监控的需求。
此外,智能视频分析技术的发展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人脸识别的发展。它在工作中主要是针对图像中的物体形态、颜色、运动规迹等进行判断分析,通过智能视频分析后,再加以人脸识别,能更准确地识别身份特征,提高人脸识别产品的市场适用范围。
3、算法创新解围价格困境
对于不少生物识别技术来说,识别率往往是困扰设备工作性能提升的主要因素之一。不过在更多的时间里,人脸识别的在技术上的大困境却没有出现在识别率上,而是设备的核心技术的成本上。
在09年以前,虽然万元以上的产品已经不属多见,但是价格在五六千元的产品却并不少见。价格似乎成为了影响人脸识别应用的后一道门槛。不过,在09年前后的那段时间里,红外人脸识别与三维人脸识别的技术算法实现了非常大的改进。从而迅速解放了核心技术的成本投入,而也就是在这一刻起,阻碍人脸识别的非技术限制几乎被全部打破,人脸识别也迎来了自己在市场的冲刺。
二、生物识别困境依然存在
虽然人脸识别在市场的份额上,迎来了盼望已久的爆发,但是这并不意味着阻碍人脸识别发展的一切因素就已经烟消云散。技术上一些公认的硬伤,依然在给人脸识别的应用带来了不少的隐患。
首先,从技术上来说,识别模板的长久性依然是人脸识别的诟病。虽然,面部图像确实是直观也易让人判断的生物特征,但是,它同样也是易发生大面积变化的人体区域。由于光照、姿态、年龄的变化,能够让模板始终随着这些变化而工作,着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另外,人脸识别在整个生物识别中是比较新的技术,但是这种新潮却并非只有优势。不可否认,人脸识别的快速普及,多少存在一些人们"尝鲜儿"的心里--人们对于新技术充满好奇心,跃跃欲试。然而,也正因为"新",其准确率还未得到足够的证明,于是用户往往也容易产生不信任的心里,因而在面对具有不确定性因素的人脸识别时,如果失去了新鲜感之后,恐怕不少的用户还会更倾向于选择已经熟知的生物识别技术。
因此,虽然人脸识别已经在市场上取得了十分辉煌的成就,“咸鱼翻身”般的实现了自己的腾飞。但是,如果想要彻底实现夺取指纹产品的半壁江山,实现应用的主流,恐怕还有不少的路途需要去追赶。
三、未来发展
随着各种生物特征识别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提高,在信息化、网络化的大背景下,笔者相信,生物特征识别技术的应用面会越来越广,深度会不断深入,并将呈现三个发展趋势:
1、网络化趋势,生物特征识别解决了人类社会日常生活中一个基本的身份识别问题,今后,这种身份认证的结果会越来越多地和各种行业应用结合起来,并通过网络得以信息共享,简单来说就是“身份识别 物联网”的发展趋势。
2、融合趋势,各种生物特征识别技术有各自的优点,也有各自的短处,对于一些安全性要求较高的特殊行业应用,就需要几种生物特征识别技术的融合应用,以进一步提高身份识别的整体安全性。
3、人脸识别快速发展趋势,人脸识别技术作为一种晚走向大规模商用的生物特征识别技术,近年来发展速度很快,除了在传统的应用市场不断扩大自己的市场份额外,在一些非传统的应用市场,也将显示出良好的跨界应用的市场前景。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智慧城市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智慧城市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智慧城市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智慧城市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