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家银行业务争抢 移动支付黎明前破晓
2012年12月07日 08:43:50来源:中国安防展览网整理点击量:2278
导读美国市场研究公司Gartner新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底,移动支付用户数将达到2.12亿,移动支付交易金额将达到1715.20亿美元。而预计到2015年,这两项数据将分别增至3.84亿人和4728.05亿美元。在中国,今年以来,多家银行已经将“移动支付”写入了自身的战略规划当中。移动支付一片蓝海,多家银行争抢移动支付业务,中国移动支付发展现状如何?
中国安防展览网讯 美国市场研究公司Gartner新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底,移动支付用户数将达到2.12亿,移动支付交易金额将达到1715.20亿美元。而预计到2015年,这两项数据将分别增至3.84亿人和4728.05亿美元。在中国,今年以来,多家银行已经将“移动支付”写入了自身的战略规划当中。移动支付一片蓝海,多家银行争抢移动支付业务,中国移动支付发展现状如何?
2012年可以说是移动支付的发展元年。这一年,移动支付的三大参与方——银行、银联等金融机构;移动、电信、联通等运营商;支付宝、财付通、拉卡拉等分布在线上、线下的第三方支付商,均加大了在移动支付市场的投入力度。除了今年早些时候建行和银联推出的银联手机支付,农行与银联、中国电信合作的“掌尚钱包”等,近期,招商银行与HTC也联合推出了搭载有招行“手机钱包”应用的NFC(近距离无线通讯)手机。同时,招行甚至还提出了在未来几年内“消灭信用卡”,将信用卡功能全面移植到移动终端设备中的战略目标。
多家银行争抢移动支付业务
面对移动支付这一片蓝海,不少银行在今年也已经行动起来,陆续公布了各自在移动支付领域的战略规划和新产品。浦发银行在2010年11月25日与中国移动[微博]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今年6月,双方联合发布中国移动浦发银行联名卡,该片名卡作为移动支付的一个过渡产品,本质是符合中国人民银行PBOC2.0标准的非接触式金融IC卡,集合了信用卡和电子现金账户,可在具有银联“QuickPass闪付”标示的POS设备上直接小额支付。更重要的是,能实现中国移动浦发银行联名卡所有功能的基于NFC技术的定制手机目前正在紧密研发阶段,有媒体猜测,快今年底或许可以面世。
建设银行(下称“建行”)也不甘示弱。今年6月中国银联与建行签署移动支付合作框架协议,正式宣布“抱团”进军移动支付。由此,建行成为与中国银联开展移动支付战略合作的大型国有股份制商业银行。双方约定在移动支付领域全面合作,共同推动银行卡在移动电子商务领域的应用。
国内移动支付:电子钱包亟待成熟
移动支付主要分为远程支付和近场支付(NFC)两种。其中,远程支付是指让用户通过手机登录银行网页或者是客户端进行的支付方式,如掌中付推出的掌中电商、掌中充值等;近场支付是指用手机刷卡的方式坐车、买东西等。
虽然从定义上来看移动支付很方便,但是,目前移动支付标准还未统一,这给相关的推广工作造成了很多困惑。中国移动互联网产业联盟秘书长李易表示,移动支付发展的瓶颈一直在于标准不统一,单靠新手机和新的支付产品是无法推动移动支付业务向前发展的。
除此之外,移动支付的整个支付环节涉及无线运营商、手机制造、银行金融机构和线下商户,其中的利益协调非常困难。移动支付要在中国市场真正发展起来并非易事。据手机淘宝透露,目前已经有累计超过1.5亿用户通过手机访问淘宝的服务,手机支付在整体支付量中占到了10%以上的份额。但这与庞大的支付市场相比依然是杯水车薪。
招行零售金融总部常务副总裁刘建军称,移动支付的领域跨度很大,产业链也很长,任何一个行业的参与者想单打独斗或大包大揽来完成移动支付都是不可能也不现实的。他表示,任何一个市场都是从1%到9%后到90%的过程,现在的移动支付是1%的阶段,下一步就是全产业链运营商、银联、银行、商户一起把移动支付普及开来。
让人欣慰的是,11月21日,“中国支付清算协会移动支付工作委员会”在京成立。中国人民银行支付结算司副司长樊爽文指出:“电子支付是支付业未来发展的方向,而移动支付将对电子支付产生革命性影响。移动支付工作委员会的成立,契合了行业的诉求,顺应了行业发展的趋势,必将发挥积极作用。”
移动支付国外市场:发展势头如火如荼
移动支付不仅在国内风起云涌,在国外也是如火如荼。据了解,目前市场主流移动支付手段包括:创业公司Square刷卡模式、PayPal推出的PayPalHere、谷歌推出的GoogleWallet(基于NFC技术)、Zipmark(扫描一下立刻完成支付)等。其中,Square的刷卡模式受关注。
近日移动支付公司Square通过Twitter消息对外宣布,该公司当前处理的年交易额将达到100亿美元。业内人士分析称,100亿美元的交易额,意味着Square每年将收取大约2.75亿美元的手续费。面对这样大的一块蛋糕,科技巨头谷歌肯定不会袖手旁观,在去年便推出了自己的移动钱包业务,目前谷歌是近场支付领域中大的从业者。
业内观察人士指出,即使是像谷歌这样的科技巨头,也面临着增长动量缓慢的困境,其部分原因在于有些商家目前还不清楚这种技术是否将会成为行业标准,所以不愿升级自身技术来容纳近场通信技术。
8月10日,美国电子交易协会宣布成立移动支付委员会,这对于成员之一的Google来说可能是一个好消息。美国四大运营商中,Verizon、AT&T和T-Mobile拒绝为自己销售的近场手机中预装GoogleWallet。现在,Google参与制定移动支付游戏规则,将能够更好地与运营商、金融机构展开对话、沟通想法。今后,运营商围堵Google的态势或许有所松动。
另外,万事达(MasterCard)和荷兰集团(ING为财政金融公司)也正在移动支付上进行一项新的试验,帮助那些通过PC进行选购的人们,将其手机变成支付终端。此次尝试针对两种情况。一个是通过手机进行购物和支付,即人们在选择支付方式后,提供购物信息,输入PIN码(SIM卡的个人识别密码)就可以实现支付。另一个情况则是人们在PC上挑选产品,但是希望通过移动设备进行支付。当他们在PC上选好产品之后,用户就可以用手机扫描产品的QR码(二维条码的一种)进行支付。
荷兰集团支付和现金管理负责人MarkBuitenhek表示:“这种创新性的移动支付产品可以让我们为消费者提供‘一键式购买’体验。这种尝试帮助我们探索到底哪种新型的移动支付产品和技术能够满足客户的需求。”
万事达和荷兰集团预计明年季度将正式支持上述支付方式。尽管支付领域的各方力量都在加大投入,但如果金融机构、运营商以及零售商未能成功推进移动支付标准的制定,移动支付的增长将同样受阻。
结语::移动支付黎明破晓前
咨询公司Gartner发布研究报告称,今年移动支付总额将超过1715亿美元,较2011年(总额1059亿美元)增长超过60%;移动支付用户数也将由2011年的1.605亿增长至2.122亿,增幅达32%。Gartner同时预计,至2016年,移动支付市场规模将达6170亿美元,年平均增长率为42%;届时,移动支付用户数也将达4.48亿。
据支付宝透露,就在刚刚过去的“双十一”当天,支付宝移动支付近900万笔,占总交易笔数的8.5%,可在去年的“双十一”,这两个数据还分别是171万笔和5%。由此可见,移动支付的发展势头迅猛,前景可期。但是目前来看,移动支付要在短期内广泛普及还存在着一些困难,而*的便是标准不统一。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智慧城市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智慧城市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智慧城市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智慧城市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