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智能电视产业:操作系统是核心
2012年06月06日 11:56:35来源:环球家电网点击量:1447
导读近期,联想推出智能电视,传苹果也将涉足智能电视行业。在我国市场上的不少智能家电已经开始销售。其中,“支持安卓系统”、“能联网上QQ”等成为这些智能电视的推销卖点。
中国安防展览网讯 近期,联想推出智能电视,传苹果也将涉足智能电视行业。在我国市场上的不少智能家电已经开始销售。其中,“支持安卓系统”、“能联网上QQ”等成为这些智能电视的推销卖点。
种种“网络电视”、“云电视”、“3D电视”扎堆问世,智能电视能否获得消费者认可,为家电、IT乃至传媒业带来新的盈利点?专家认为,新产品提升消费体验的同时,也面临概念多、应用少及片源问题。在智能电视这一“光环”下,一方面要考验企业核心能力,另一方面消费者也需谨防部分营销噱头。
智能电视概念不一
近日,苹果公司将涉足智能电视的消息引发关注。有报道宣称,这一外界称为“iTV”的产品已进入试产。此前谷歌、英特尔已明确宣布,将推出智能电视或周边产品。
IT巨头试水家电的同时,国内市场上,制造厂商已展开激烈竞争。在某家电连锁上海区域旗舰店,三星、LG等多款产品打出智能电视招牌。国内品牌也不甘落后,海信、TCL及联想纷纷发布“智能云电视”、“3G智能电视”新品。
记者看到,不少智能电视配有与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类似的操作系统,可接入有线或无线网络,通过应用市场安装微博、QQ及游戏等客户端。销售人员介绍,一些国内品牌产品定价较低,售价已接近同尺寸普通LED电视,但多数品牌的智能电视报价仍比普通产品高。
不过,什么样的电视才算是“智能”?厂商之间似乎并没有统一概念。比如,一款“能上网的电视”的产品说明透露,其并未采用开放操作系统。也有一些产品选择自建智能系统,可安装的应用数量较少。
中国电子商会副秘书长陆刃波认为,电视市场的型号种类繁多,个别产品可能存在“鱼目混珠、炒作概念”。“相对来说,*、大厂商的智能电视技术较先进。”
ZDC调研中心数据显示,截至6月初,概念、功能不一的智能电视扎堆问世,上市及将上市的智能电视型号已超过百款。
提升用户体验还是噱头
2009年推网络电视,2010年推3D电视,2011年推云电视,电视行业几乎是每年一个概念。智能电视受到IT和家电巨头追捧,主因仍是企业要开拓新的盈利点。
业内人士认为,随着电视作为主要视听设备的职能弱化,一方面,传统电视利润率正在下滑,企业需要提升产品附加值;另一方面,厂商为了重获消费者青睐,也要满足诸如联网、录播、游戏等个性化需求。
不过,这类概念中仍不乏噱头。比如,一些智能电视是云电视的升级版,主要卖点还是线上视听片源。在上海杨浦区某数码商城,销售人员表示,部分产品的主要功能仍是“联网看电影”。
陆刃波认为,智能电视技术发展非常快,一些早期产品已陷入淘汰。新一代电视应具有语音控制、手势识别等人机互动功能。如果产品仅以高清片源作为卖点,可能缺乏市场竞争力。
比如,按照ZDC调研中心数据,智能电视入门产品低价为4000元左右,中产品多在万元以上。同样提供片源库的主流高清播放器,价格不过200-500元。一些概念产品的性价比仍显不足。
“智能电视的发展不能离开互联网。”互联网专家、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设计学院魏武挥认为,智能电视的本意是满足“互联网一代”的需求,家电企业应通过操作平台、内容库向上游延伸。
不过,智能电视如自行设置在线视听功能,将涉及互联网视听及信息服务。有专家指出,按照相关规定,电视制造商要和牌照商等合作,才能解决部分内容的版权问题,真正实现“互联互通”。
核心技术才是竞争力根本
魏武挥认为,智能电视是“三网融合”下电视业的一次升级,制造企业应致力于优化用户体验技术。随着产品完善,制造商利润获取方式会出现转变,包括传媒业、牌照商在内的内容平台也能从中获益。
也有专家指出,智能电视的未来在于平台竞争,如火如荼的制造端不是战场。从苹果、谷歌等巨头的策略来看,操作系统才是这一产业链的核心。
比如,为丰富应用数量,国内多数智能电视采用谷歌的安卓系统,也有产品使用微软的视窗系统技术。这意味着,电视平台将成为下一个操作系统焦点,制造企业可能沦为各平台竞争的“下游”。
陆刃波认为,智能电视将转变3C领域的商业模式,但仍未形成主流的操作系统发展方向。我国家电和IT企业应重视核心技术开发,从单一制造端向产业链运营商延伸,掌握市场主动权。
据了解,工信部消费电子产品信息化推进委员会等近日已发布《智能云电视行业推荐标准2.0》,明确此类产品的系统、平台、硬件等规范。陆刃波表示,消费者可借助行业基础指导规范,通过“”标识快速鉴别“概念营销”。
据中国电子商会预测,2012年我国智能电视需求将达800万台,占平板电视市场需求总量的20%。专家认为,继办公电脑、移动手机市场步入激烈竞争后,电视所在的客厅将成为IT厂商、家电企业及开发平台角逐的下一个“战场”。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智慧城市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智慧城市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智慧城市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智慧城市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