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版

当前位置:智慧城市网资讯中心科技动态

新发产品更多
“物联网”开启新安防时代!
2009年12月29日 11:24:51来源:比特网点击量:1495
  物联网的学名叫做“传感网”,是指将各种信息传感设备,如射频识别(RFID)装置、红外感应器、定位系统、激光扫扫描等种种装置与互联网结合起来而形成的一个巨大网络。早在10年之前就已提出的物联网概念,物联网概念的问世,打破了之前的传统思维。过去的思路一直是将物理基础设施和IT基础设施分开,一方面是机场、公路、建筑物,另一方面是数据中心、个人电脑、宽带等。由于受限于网络通信、传感、信息识别技术的发展水平,并未受到业界的重视。但今天,它正在尤其是中国掀起一股产业化的热潮。由于物联网融合了传感器、计算机、通信网络、半导体等多种技术,它即将成为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新制高点。在物联网时代,钢筋混凝土、电缆将与芯片、宽带整合为统一的基础设施,在此意义上,基础设施更像是一个新的地球。

  物联网应用悄然推进

  物联网的核心技术在于M2M技术,即Machine-to-Machine,指一方或双方是机器,并且机器通过程序控制,能自动完成整个通信过程的通信形式。基于此,还需要解决RFID的普及问题,使尽可能多的“M”都配置电子标签。

  由于技术和应用层面的出发点不同,业界对物联网的定义也有所不同。但不论何种解释其核心都离不开“物物互联”这4个字,即利用先进的传感技术、网络通信技术实现的物与物之间的互联通信,而应用则是在此基础上产生。如果说互联网互联的是虚拟的世界,物联网则连接的是物理的、真实的世界。

  上海浦东机场的“围界防入侵系统”就是物联网一个典型的应用。它通过采用传感技术在机场围栏外面设置了一道无形的网,一旦有人靠近,系统就会自动发出信号。“这样的网络由埋设在地下的传感器组成,这些传感器不仅能够分辨出是人还是动物在靠近围栏,而且能够地进行定位,它实际上是一个电子围界防入侵系统。”无锡物联网产业研究院研究部总监沈杰告诉记者。

  天地互连公司总裁刘东则为记者举了一个精细化农业管理的例子。他们与中国电信合作将IPv6平台与传感技术相结合,开发了一个农业化智能控制平台,通过部署在田间地头和温室大棚中的传感器,实现信息的采集和汇总,可以远程智能控制温室大棚中的天窗、加湿器、加温器等,为农业的规模化和集约化种植提供了条件。

  物联网技术已经应用在公共安全、城市管理、环境监测、节能减排、交通监管等领域。信息化建设走在前列的北京市在很多领域采用了物联网技术。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科技标准处处长林绍福告诉记者:“在北京奥运会筹办和举办过程中,比较广泛地应用了RFID、传感器、二维码、摄像头、无线传输等物联网技术,在城市网格管理、视频监控、智能交通、食品溯源、水质监测等方面有全国的成功典型应用。而现在我们正在开展在公共安全、城市环境、社区综合服务、综合管理等更多领域的应用。比如正在朝阳区做一个一氧化碳监测的技防系统试点,采用传感器技术,对一氧化碳浓度实时监测,如果超标会实时报警。这个系统的采用可以有效防止事故的发生,此项目将首先在部分平房区域试点建设。”

  可以预见,物联网即将在智能家居、生物制药、个人健康等领域迅速实现应用。尽管这些应用局限于某个领域,还达不到全面的物物互联的理想境界,但我们完全可以想象到物联网今后广阔的发展空间。
关键词 物联网传感器安防
相关阅读更多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智慧城市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智慧城市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智慧城市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智慧城市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正在阅读:“物联网”开启新安防时代!
我要投稿
  • 投稿请发送邮件至:(邮件标题请备注“投稿”)afzhan@foxmail.com
  • 联系电话0571-87756384
智慧城市行业“互联网+”服务平台
智慧城市网APP

功能丰富 实时交流

智慧城市网小程序

订阅获取更多服务

微信公众号

关注我们

抖音

智慧城市网

抖音号:afzhan

打开抖音 搜索页扫一扫
i

视频号

AF智慧城市网

视频号ID:sphF7DOyrojJnp8

打开微信扫码关注视频号

小红书

智慧城市

小红书ID:2537047074

打开小红书 扫一扫关注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