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版

当前位置:智慧城市网资讯中心企业关注

新发产品更多
山东省大力推行数字化智能化就业服务模式 开展试点建设“数智就业”服务区工作
2025年02月28日 08:50:29来源:山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点击量:37637
导读各服务区要推动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技术在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中的广泛应用,打造本地化特色化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场景,不断提高“智就”“智服”能力。
  【智慧城市网 企业关注】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的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就业优先战略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的决策部署和省政府关于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的工作要求,大力推行数字化智能化就业服务模式,山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山东省大数据局等4部门印发通知,自2025年始,在全省优中选优,试点建设一批“数智就业”服务区(以下简称服务区),力争经过3年左右时间,推动服务区覆盖全省多数就业服务场所,做强做优山东“数智就业”特色服务品牌,构建全省线上场景服务与线下实景体验深度融合互动、数智赋能的就业公共服务体系,打造算力、模型、数据、场景、产品协同发展的“数智就业”公共服务新生态。
 
  申报范围
 
  在全省选取基础条件优越、数智就业特色明显、促进就业效果良好的市、县(市、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和普通高校、技工院校等,开展服务区试点建设工作。
 
  基本条件
 
  服务区运营管理要专业,数智场景呈多元,数据要素需活跃,示范作用可辐射。
 
  (一)配备稳定专业的运营机构。具有较强的运营管理能力,建有规范的管理制度和运营机制,设有固定的运营场所(可依托政务服务大厅、就业创业赋能中心、零工市场、数字技术工程师培训机构等设立,也可单独设立,不搞重复建设),配备相应专业人员,为办事群众和用人单位提供高效的数智化就业服务。
 
  (二)拥有丰富的“数智就业”场景。鼓励使用面试机、模拟器等数字就业产品和现有就业服务平台,面向在校大学生、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农民工、登记失业人员、就业困难人员等开展精准化、智能化服务。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建设的服务区每年服务不少于5000人次,普通高校、技工院校等建设的服务区每年服务不少于3000人次。
 
  (三)具备较强的数据汇聚应用能力。要对标业务主管部门要求,规范数据采集,确保信息准确有效。在确保数据安全的情况下,加强数据共享,支持试点单位将自有数据汇聚至省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促进数据良性流动,推动本地、本领域等高质量就业数据归集。同时,鼓励试点单位积极利用汇聚数据,开展数据赋能的就业服务活动。服务区每年汇聚有效数据总量不少于10000条。
 
  (四)具有良好的示范引领作用。服务区能够推动数据资源、算法模型、智能设备有效汇集。能够推动大胆探索、主动创新,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能够充分发挥“智慧人社”一体化平台创新区建设先行探路、示范引领作用,营造全省数智化高质量就业公共服务的浓厚氛围。
 
  服务功能
 
  各服务区要推动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技术在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中的广泛应用,打造本地化特色化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场景,不断提高“智就”“智服”能力。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建设的服务区要以全省“智慧人社”一体化建设为统领,强化省级集中信息平台和“回流”数据的应用,在全省统一业务标准和数据标准基础上,规范开展就业登记、失业登记、就业创业补贴申领、参保登记、失业金申领等服务,准确采集数据信息,推动服务同源、数据同标。各服务区在申报年度内至少能够实现下列5个以上(含5个)“数智就业”服务功能。
 
  (一)业务经办。面向办事群众和用人单位等,依托省级集中信息平台提供标准化就业创业服务,同时引入智能客服、数字人等人机协同产品,依据个人、单位基础信息数据或利用生物识别技术等,智能辅助业务表单填报,探索开展全流程智能办理和审核,构建“实体+云端”融合服务矩阵,提升就业服务质效。
 
  (二)政策服务。汇聚各类就业创业政策资源,建立政策解读库,智能抓取政策享受条件、享受对象和经办流程等信息,做准、做实、做全服务对象底数,识别服务对象政策需求,利用智能化自助终端或平台,为劳动者提供高效便捷政策推送等服务,推进“人找政策”向“政策找人”转变。
 
  (三)就业指导。开展求职者素质能力、职业发展方向、职业性格等测评服务,根据就业需求等信息,综合评价职业能力和收入水平,智能开展职业诊断、职业辅导等。运用大数据分析、专家研判等方法,构建不同岗位职业路径图谱,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全真模拟职业体验,智能展现求职者职业发展通道,科学规划求职者职业生涯。
 
  (四)创业扶持。利用省级集中信息平台,统筹提供创业补贴、创业担保贷款等服务。汇聚创业资金、政策和服务等,为创业者提供创业所需各类资源。以创业全生命周期为主线,利用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技术,提供思维启蒙、企业注册、市场营销、企业管理、成果转化、法律援助等创业场景,开展创业能力评估,打造“沉浸体验、智能评估、数据闭环”的创业空间,切实帮助创业者增强创业储备。
 
  (五)技能提升。建设具备培训服务、业务管理、决策分析等功能的“综合职业培训服务专栏”,丰富完善以职业培训为逻辑起点的用工指导、公益课堂等服务场景,加强职业技能培训监管服务,整合优化职业院校、技工院校、培训机构等资源,推行职业培训地图,动态归集参训人员参加培训、获取证书、就业参保等信息,推动建立劳动者终身职业技能培训电子档案。
 
  (六)供需匹配。使用省级集中信息平台统一归集、发布求职招聘信息。依托线上或虚拟招聘空间,基于回流数据和共享数据,利用人员画像模型、单位画像模型、岗位分析模型、人力资源供需分析模型等快速识别招聘需求和求职意向等,协助用人单位、求职者智能生成、优化招聘公告和求职简历,实现人岗精准化匹配、信息智能化推送。
 
  (七)就业帮扶。基于高校毕业生、农民工、登记失业人员、就业困难人员等重点群体基本情况、技能状况和需求信息,使用大数据挖掘等技术进行分类画像,依据不同就业困难类型和程度自动触发推送相应帮扶措施。
 
  (八)就业监测。结合业务经办、就业登记、失业登记、社保缴纳、市场供需以及宏观经济、移动通信等大数据,开展就业失业状况、企业用工情况、急需紧缺工种、资金使用等信息监测,及时掌握就业服务、就业补助资金等落实情况,构建就业形势分析研判、就业政策效果评估等模型,打造全面、直观、可视化的综合驾驶舱,实现大屏全息查询、数据解读、主题切换、专题钻取等功能,有效辅助决策。
关键词 数字化智能化
相关阅读更多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智慧城市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智慧城市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智慧城市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智慧城市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正在阅读:山东省大力推行数字化智能化就业服务模式 开展试点建设“数智就业”服务区工作
我要投稿
  • 投稿请发送邮件至:(邮件标题请备注“投稿”)afzhan@foxmail.com
  • 联系电话0571-87756384
智慧城市行业“互联网+”服务平台
智慧城市网APP

功能丰富 实时交流

智慧城市网小程序

订阅获取更多服务

微信公众号

关注我们

抖音

智慧城市网

抖音号:afzhan

打开抖音 搜索页扫一扫
i

视频号

AF智慧城市网

视频号ID:sphF7DOyrojJnp8

打开微信扫码关注视频号

小红书

智慧城市

小红书ID:2537047074

打开小红书 扫一扫关注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