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版

当前位置:智慧城市网资讯中心企业关注

新发产品更多
中国-东盟关于推动建立可持续和包容性的数字生态合作联合声明
2024年10月15日 10:29:35来源:国际合作司点击量:38701
导读各方期待加强数字经济技术创新与产业发展合作,深化政策交流对接,加快经济社会数字化转型,并更好推动经济可持续和包容性增长。
  【智慧城市网 企业关注】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东南亚国家联盟(东盟)成员国,于2024年10月10日齐聚老挝万象,共同出席第27次中国-东盟领导人会议。
 
  认识到当今世界正经历快速数字转型,认为构建开放、安全、包容、可互操作的数字生态系统,有助于加快数字经济、数字社会、数字政府建设,对于各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注意到各方发展水平不同、具体情况各异,在推动数字化发展过程中面临不同挑战。因此,有必要加强跨机制的区域和全球合作,发挥各机制优势,建立可持续和包容性的数字生态系统,共同把握数字经济发展新机遇,通过使用数字技术,提升经济社会发展水平;
 
  意识到数字技术与数字产业是促进数字化发展的核心,日益成为国际经贸合作和各国国内政策法规的重点。各方期待加强数字经济技术创新与产业发展合作,深化政策交流对接,加快经济社会数字化转型,并更好推动经济可持续和包容性增长;
 
  为此,我们同意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上,基于各方意愿、能力和需求,采取下列措施促进数字生态系统合作:
 
  一、加强政策交流和战略对接
 
  鼓励发展和培育可信赖和包容性数字生态系统。
 
  开展数字化发展战略、数字监管实践、政策和规则标准的交流沟通。
 
  为促进政府、企业和学术界交流搭建平台。
 
  二、推动数字基础设施建设
 
  推动各方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信息通信技术的互联互通、互操作性和能力。
 
  促进国际通信基础设施项目的共建共维和技术交流。
 
  三、加快新兴数字技术创新应用
 
  加强新兴技术相关信息交流,推动创新应用合作,包括但不限于5G技术和应用、云计算、数字政府和未来网络。
 
  推动人工智能准则、发展、安全和治理最佳实践的交流沟通。
 
  推动数字贸易进程,联合开展贸易场景数字化试点项目。
 
  在最佳实践和国际标准认可方向开展交流合作,探索技术分享、企业对接和商业模式分享。
 
  四、推动产业数字化转型
 
  鼓励数字技术在产业中的发展和应用,包括但不限于制造业、农业和服务业。
 
  通过交流合作平台,分享数字化转型和发展的经验战略。
 
  五、加强数字安全能力和韧性
 
  开展数字安全技术相关最佳实践的交流合作,包括但不限于政策、技术、标准、产业和能力建设。
 
  六、提高数字素养和数字能力
 
  探索提供数字化人才培养和能力建设机会,提升数字化发展能力。
 
  推动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之间的政策沟通、经验交流和实践分享,提升数字技能和知识水平,提高综合数字素养。
 
  七、推动更加包容普惠的数字化发展
 
  促进数字技术的推广和使用,支持包括中小微企业在内的各类企业积极参与传统基础设施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升级改造,以缩小数字鸿沟。
 
  我们鼓励中国和东盟成员国在中国-东盟数字部长会议等机制下深化公共、私营、学术和民间社会在数字领域的合作,构建可持续和包容性数字生态系统。
关键词 数字生态数字技术
相关阅读更多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智慧城市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智慧城市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智慧城市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智慧城市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正在阅读:中国-东盟关于推动建立可持续和包容性的数字生态合作联合声明
我要投稿
  • 投稿请发送邮件至:(邮件标题请备注“投稿”)afzhan@foxmail.com
  • 联系电话0571-87756384
智慧城市行业“互联网+”服务平台
智慧城市网APP

功能丰富 实时交流

智慧城市网小程序

订阅获取更多服务

微信公众号

关注我们

抖音

智慧城市网

抖音号:afzhan

打开抖音 搜索页扫一扫
i

视频号

AF智慧城市网

视频号ID:sphF7DOyrojJnp8

打开微信扫码关注视频号

小红书

智慧城市

小红书ID:2537047074

打开小红书 扫一扫关注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