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版

当前位置:智慧城市网资讯中心企业关注

新发产品更多
西安交大科研团队在高比能锂金属电池领域取得新进展
2024年10月14日 14:31:07来源:西安交通大学点击量:36845
导读锂金属电池作为下一代高比能(>500 Wh/kg)电池体系的理想候选,已然成为各国竞相研究的热点。
  【智慧城市网 企业关注】在全球科技创新进入空前活跃的背景下,能源科技对国家命运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程度之深前所未有。储能技术作为能源革命的“最后一公里”,是解决制约清洁能源高效利用瓶颈问题的关键,也是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必然方向。以传统石墨负极为代表的锂离子电池的能量密度已经接近于理论极限(300 Wh/kg),无法进一步满足航空航天、新能源汽车和无人机等新兴领域对二次电池能量密度的需求。锂金属电池作为下一代高比能(>500 Wh/kg)电池体系的理想候选,已然成为各国竞相研究的热点。
 
  
       近期,西安交大材料学院宋江选教授团队在高比能二次电池关键材料研究中,针对锂金属电池界面稳定性差、锂枝晶生长严重以及体相离子传输缓慢等问题,分别提出了电荷分离COF中间层增强阴离子选择性催化界面的新策略和无氟类胶束电解液设计的新思路。通过COF界面诱导分解以及富阴离子溶剂化结构调控等手段,构建了坚韧的富无机组分固态电解质界面膜,实现了500 Wh/kg超高比能锂金属软包电池稳定循环,为锂金属电池的产业化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相关成果分别以《通过电荷分离COF中间层增强阴离子选择性催化作用实现长寿命锂金属软包电池》(Enhancing Anion-Selective Catalysis for Stable Lithium Metal Pouch Cells through Charge Separated COF Interlayer)、《用于超高能量密度锂金属电池的无氟类胶束状溶剂化电解质》(Non-fluorinatedElectrolytes withMicelle-likeSolvation forUltrahighEnergyDensityLithiumMetalBatteries)为题发表在国际权威期刊《德国应用化学》(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和《化学》(Chem)上,文章共同第一作者分别为西安交通大学材料学院博士生赵培钰(已毕业)和张艳华,西安交通大学材料学院博士生乔睿和赵严副教授。
 
  
       上述研究成果均以西安交通大学金属材料强度国家重点实验室为第一通讯单位,宋江选教授为论文通讯作者,论文合作成员包括西安交通大学材料学院丁向东教授、刘峰教授、张会军副教授、刘福柱副教授、中国兵器工业集团212研究所王莹澈研究员以及瑞士弗里堡大学Ali Coskun教授等。该研究得到了工信部/科技部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资助,涉及到的表征及测试工作得到西安交通大学分析测试共享中心和材料学院分析测试中心的大力支持。
关键词 高比能锂金属电池
相关阅读更多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智慧城市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智慧城市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智慧城市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智慧城市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正在阅读:西安交大科研团队在高比能锂金属电池领域取得新进展
我要投稿
  • 投稿请发送邮件至:(邮件标题请备注“投稿”)afzhan@foxmail.com
  • 联系电话0571-87756384
智慧城市行业“互联网+”服务平台
智慧城市网APP

功能丰富 实时交流

智慧城市网小程序

订阅获取更多服务

微信公众号

关注我们

抖音

智慧城市网

抖音号:afzhan

打开抖音 搜索页扫一扫
i

视频号

AF智慧城市网

视频号ID:sphF7DOyrojJnp8

打开微信扫码关注视频号

小红书

智慧城市

小红书ID:2537047074

打开小红书 扫一扫关注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