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PD ESE避雷针的有点:
性价比好,防护等级高,保护范围是传统避雷针的几倍。
具备早期放点功能,抢先放电时间30us~60us,即优先引雷入地;
电子系统与接闪体隔离,不会因浪涌冲击将其破坏;
能够在受到反雷击放电之后保证电气连续性和功能的持续性
雷击后防护质量不会改变
具有不同保护半径的型号选择
*主动式截击雷电系统
当有闪电时,才会自我激活
外型美观,安装简便,无需其它维护,可安装于环境恶劣场所
安全可靠,经高压实验室严格测试和进行真正闪电条件下测试,符合NF C17-102规范。(由的高压实验室进行测试及鉴定);
LPD是如何运作的:
当雷暴来临时,所产生的能量是相当巨大的(每米达到几千伏),LPD早期预放电防雷器的空气终端从自然界的电场中吸收能量,下端能量收集电极把电能量贮存在触发装置内。每当闪电发生前,场强度会迅速增强,当贮存的能量达到某一水平,空气终端便会把信息输送往电触发装置,在空气终端的*便会产生火花,并使*周围的空气离子化,在其*周围形成强的云层电荷相反的离子层形成*放电现象。这种电离放电的强度比传统的被动放电要大得多。LPD这种强的电离放电产生向上发射的提前先导,使雷电下行先导的轨迹畸变。上行先导与下行先导在防雷器的上空相遇,将雷电电流疏至防雷中心轴,经下导体安全释放至大地,从而保护了下方的设施。
LPD工作原理:在空气终端的*的离子化可被表征为:控制离子的释放;LPD的触发装置容许离子在极短的时间内放电,触发系统极度的准确性意味着离子可在极准确的时间被释放,换句话说,在主闪电发生前的刹那间。CORNA效应的触发:大量初始电子的存在,连同迅速增强的电场令自然的CORNA效应触发时间减少。预期上引放电通道:LPD被设计成从其*产生一预期上印放电通道,并早于那些邻近高点产生,这就表示着LPD成为了在其保护范围内zui有影响力的一点。在实验测量时,这个触发时间的提前时间被定义为△T,代表了与单一棒比较起来,LPD空气终端的有效性测量更理想。
保护半径的计算方法、对应的保护半径表、提前放电时间表:
LPD主动式的保护半径Rp由法国国家标准NF C17-102所给定的公式计算出来:
当h≥5时 Rp=H(2D-h)+△L(2D+△L)
上述公式适用于h≥5m;h<5m时,由表(一)查出每种型号相应的保护半径。
其中:
1. h为顶部到被保护平面的实际高度。
2. D为电击距离或滚球半径,它取决于被保护物的保护级别。对于I类,II类,III类保护级别,D的取值分别为20米,45米,60米。被保护物的保护级别判定见NF C17-102标准附录及GB50057-94.
3. △L(m)=1.0(m/us)×△T(us)。△T为提前先导时间,它的数值由高压实验实际测量得出,表(二)给出了每种型号的△T值。
LPD ESE 各种型号的安装高度及对应保护半径速查表(一)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20 | |
I类建筑物 | P4500 | 23 | 35 | 46 | 58 | 58 | 59 | 59 | 59 | 59 | 60 |
PCC-30 | 19 | 29 | 38 | 48 | 48 | 48 | 49 | 49 | 49 | 50 | |
PCC-60 | 31 | 47 | 63 | 79 | 79 | 79 | 79 | 79 | 79 | 80 | |
II类建筑物 | P4500 | 30 | 45 | 60 | 75 | 76 | 76 | 77 | 77 | 77 | 81 |
PCC-30 | 25 | 38 | 51 | 63 | 64 | 65 | 65 | 66 | 66 | 71 | |
PCC-60 | 39 | 58 | 78 | 97 | 97 | 98 | 98 | 99 | 99 | 102 | |
III类建筑物 | P4500 | 33 | 50 | 67 | 84 | 84 | 85 | 85 | 86 | 87 | 92 |
PCC-30 | 28 | 43 | 57 | 71 | 72 | 73 | 73 | 74 | 75 | 81 | |
PCC-60 | 43 | 64 | 85 | 107 | 107 | 108 | 108 | 109 | 109 | 113 |
LPD ESE 各种型号的提前放电时间表(二)
型号 | 提前放电时间△T | 材料 |
P4500 | 40us | 特制不锈钢 |
PCC-30 | 30us | 特制不锈钢 |
PCC-60 | 60us | 特制不锈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