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概述
随着可再生能源渗透率不断攀升以及电力系统低碳化转型进程的加速推进,储能技术已然成为现代能源体系的关键支撑力量。作为储能系统的智能核心枢纽,储能能量管理系统凭借的控制算法与优化策略,显著提升了储能资产的经济效益与运行效能。在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如火如荼以及全球能源转型的大背景下,储能能量管理系统正从单一设备管理模式朝着综合能源服务方向逐步演进,已然成为能源互联网的核心构成组件。
二、 系统特点
① 系统架构采用分层设计,分为站控层与间隔层两级。各间隔设备保持独立运行,仅通过站内通信网络与站控层实现互联互通。
② 系统具备高度灵活的配置能力,各应用单元采用模块化设计理念,支持自由组合与扩展,可按需定制功能模块。
③ 系统全面兼容IEC 60870-5-103/104、Modbus RTU/TCP、MQTT、CDT等国际标准通信协议,支持第三方设备无缝接入;针对非标准协议,可通过定制通信程序实现灵活适配。
④ 通信介质支持光纤、电缆等多种类型,组网方式灵活多样,可构建光纤自愈环网、星型拓扑或总线结构,满足不同应用场景需求。
⑤ 系统支持服务器双机热备机制,确保关键业务连续性。
⑥ 数据库系统采用商业数据库与实时数据库协同架构,实现历史数据与实时数据的无缝整合与统一管理,支持ODBC/SQL标准接口,具备优秀的开放性与扩展性。
⑦ 图形组态平台融合优秀的设计理念,功能全面且通用性强,不仅适用于变电站监控,亦可扩展应用于其他工业监控场景。
⑧ 数据库定义针对变电站自动化特性进行优化,建立间隔/装置级模板库,支持工程人员基于模板快速生成实际对象,显著提升工程实施与运维效率。
⑨ 系统提供智能化报表生成工具,支持所见即所得的编辑模式与自动生成功能,内置丰富报表模板库,可满足多样化用户需求。
三、储能柜能量管理方案的核心功能
实时数据监测:系统可实时采集电池组的电压、电流、温度、SOC(电池荷电状态)、SOH(电池健康状态)等关键数据,帮助企业全面掌握储能系统的运行状态;
能量损耗分析:通过对充放电数据的深度分析,系统能够精准识别能量损耗的来源,并提供可视化报告,帮助企业制定优化策略;
智能调度与控制:根据用电需求和电价波动,系统可自动优化充放电策略,减少高损耗时段的运行,提升整体效率;
故障预警与诊断:系统具备强大的故障预警功能,能够提前发现电池组异常(如过充、过放、温度过高等),避免因故障导致的能量损耗;
电池均衡管理:通过的电池均衡技术,系统可确保电池组中单体电池的性能一致,减少因不一致性导致的能量损耗。
四、 相关配套产品推荐
储能能量管理软件:实现储能设备的数据采集与监控,统计分析、异常告警、优化控制、数据转发等;策略控制:计划曲线、需量控制、削峰填谷、备用电源等。
触摸屏电脑:承接系统软件,可视化展示:显示系统运行信息。
交流计量表计:集成电力参量及电能计量及考核管理,提供各类电能数据统计。具有谐波与总谐波含量检测,带有开关量输入和开关量输出可实现“遥信”和“遥控”功能,并具备报警输出。带有RS485 通信接口,可选用MODBUS-RTU或 DL/T645协议。
直流计量表计:表可测量直流系统中的电压、电流、功率以及正反向电能等;具有红外通讯接口和RS-485通讯接口,同时支持Modbus-RTU协议和DLT645协议;可带继电器报警输出和开关量输入功能。
温度在线监测装置:适用于多路温度的测量和控制,支持测量多通道温度;每一通道温度测量对应2段报警,继电器输出可以任意设置报警方向及报警值。
通讯管理机:能够根据不同的采集规约进行水表、气表、电表、微机保护等设备终端的数据采集汇总;提供规约转换、透明转发、数据加密压缩、数据转换、边缘计算等多项功能;实时多任务并行处理数据采集和数据转发,可多链路上送平台据。
串口服务器:功能:转换“辅助系统”的状态数据,反馈到能量管理系统中。1)空调的开关,调温,及断电(二次开关实现);2)上传配电柜各个空开信号;3)上传UPS内部电量信息等;4)接入电表、BSMU等设备。
遥信模块:反馈各个设备状态,将相关数据到串口服务器;读消防1/0信号,并转发给到上层(关机、事件上报等);采集水浸传感器信息,并转发给到上层(水浸信号事件上报);读取门禁程传感器信息,并转发给到上层(门禁事件上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