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生态气象站——人类对草原不合理利用所造成的生态恶果。草原退化的标志之一是产草量的下降。
草原生态气象站概述
FT-CQX9型产品是结合多年气象环境监测产品开发经验,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开发的系列产品。本型号产品集温度、湿度、气压、风速、风向、PM2.5、PM10、TSP、噪声于一体,同时可选配雨量、辐射、光照度、CO、SO2、NO2、O3等参数,产品集成度高、颜值高、免安装、免布线、可*替代传统的拼凑式小型自动气象环境观测站。
产品特点
*采用*的传感技术实时测量
*可全天候工作,不受暴雨、冰雪、霜冻天气的影响
*测量精度高,性能稳定
*结构紧凑美观,
*高集成度,安装拆卸方便
*免维护,不需现场校准
*采用ASA工程塑料室外应用常年不变色
从总体情况看,草原生态系统的物种多样性远不如森林生态系统,但食物网的结构也很复杂(图6-11)。对光能的利用率不如森林生态系统高,通常为0.1-1.4%左右。前苏联的草甸草原可达1.32%,而我国和其它一些荒漠草原尚不及0.1%。水常常是草原生态系统初级生产力的决定因素。据统计,*草原生态系统的净初级生产力的均值为500g/m2·a,但水分不足的温带干旱地区却只有100-400g/m2·a,水分较充足的亚热带草原,可提高到600-1500g/m2·a。草原生态系统净初级生产力的高水平可达3000-4500g/m2·a(Breymeyer),1978)。草原生态系统的初级生产力中,地下部分的生物量所占的比例较大。我国草甸草原初级生产力的分配是地下/地上=2.29。一般地讲,草原初级生产力在所有陆地生态系统中属于中等或中下等水平。初级生产量通过食物链转入草食动物和肉食动物各营养级之间的转化效率为1%-20%左右。以牛为例,一条牛所采食的植物能中,约有48%因维持正常生理活动而消耗掉,43%的能量以粪便形式排出,只有9%用于躯体组织的建造。但不同种类或不同品系之间,能量的转化效率差别很大。选择适宜的动物种类,组建合理的食物链以提高初级生产的转化效率,是草原生态学所研究的主要课题之一。
*以来,我国牧业生产不是以畜产品的数量和质量作为增长指标,而强调的却是牲畜头数的总增长率或存栏头数的净增长率,由此导致的是牲畜头数越养越多,而每头牲畜占有的草地面积越来越少,牲畜的生长速度下降,存栏时间不断延长,这又必然使载畜量上升,打破了畜草之间内在的平衡。这种超载过牧所导致的草原退化是个渐变过程。单位面积上牲畜增多,可食性牧草被牧食的就越多,于是就没有足够的草籽维持牧草的再生,牧草产量要么下降,要么是毒草和杂草增多。这种局面若得不到控制,将出现恶性循环的局面:单位面积上可食牧草减少而牲畜量却很多,牲畜不得不增大觅食范围和频次,这就加重了对草场土壤结构的物理性破坏,而这又反过来限制了牧草的生长。长时间的这种恶性循环便使草原逐渐贫瘠、退化直至沙化。在我国北方草原沙化的成因中,超载过牧是居第二位的重要因素(表6-2)。据研究,美国一些州的沙漠化就是在欧洲殖民者入侵后的几百年间,由于过度放牧而造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