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电缆电流的大小
导线的载流量与导线截面有关,也与导线的材料、型号、敷设方法以及环境温度等有关,影响的因素较多,计算也较复杂。
各种导线的载流量通常可以从手册中查找。但利用口诀再配合一些简单的心算,便可直接算出,不必查表。
1. 口诀 铝芯绝缘线载流量与截面的倍数关系
10下五,100上二,
25.35,四、三界,.
70、95,两倍半。
穿管、温度,八、九折。
裸线加一半。
铜线升级算。
说明 口诀对各种截面的载流量(安)不是直接指出的,而是用截面乘上一定的倍数来表示。
为此将我国常用导线标称截面(平方毫米)排列如下:
1.1.5. 2.5. 4. 6. 10. 16. 25. 35. 50、 70、 95. 120. 150、 185……
(1) *句口诀指出铝芯绝缘线载流量(安)、可按截面的倍数来计算。
口诀中的阿拉伯数码表示导线截面(平方毫米),汉字数字表示倍数。把口诀的截面与倍数关系排列起来如下:
1~10 16. 25 35.50 70、 95 120以上 > > > > >
五倍 四倍 三倍 二倍半 二倍
现在再和口诀对照就更清楚了,口诀“10下五”是指截面在10以下,载流量都是截面数值的五倍。
“100上二”(读百上二)是指截面100以上的载流量是截面数值的二倍。
截面为25与35是四倍和三倍的分界处。这就是口诀“25.35,四三界”。
而截面70、95则为二点五倍。从上面的排列可以看出:除10以下及100以上之外,中间的导线截面是每两种规格属同一种倍数。
例如铝芯绝缘线,环境温度为不大于25℃时的载流量的计算:
当截面为6平方毫米时,算得载流量为30安
当截面为150平方毫米时,算得载流量为300安
当截面为70平方毫米时,算得载流量为175安
从上面的排列还可以看出:倍数随截面的增大而减小,在倍数转变的交界处,误差稍大些。
比如截面25与35是四倍与三倍的分界处,25属四倍的范围,它按口诀算为100安,但按手册为97安
而35则相反,按口诀算为105安,但查表为117安。不过这对使用的影响并不大。
当然,若能“胸中有数”,在选择导线截面时,25的不让它满到100安,35的则可略为超过105安便更准确了。
同样,2.5平方毫米的导线位置在五倍的始端,实际便不止五倍(zui大可达到20安以上),
不过为了减少导线内的电能损耗,通常电流都不用到这么大,手册中一般只标12安。
(2) 后面三句口诀便是对条件改变的处理。
“穿管、温度,八、九折”是指:若是穿管敷设(包括槽板等敷设、即导线加有保护套层,不明露的),计算后,再打八折
若环境温度超过25℃,计算后再打九折,若既穿管敷设,温度又超过25℃,则打八折后再打九折,或简单按一次打七折计算。
关于环境温度,按规定是指夏天zui热月的平均zui高温度。实际上,温度是变动的,一般情况下,它影响导线载流并不很大。
因此,只对某些温车间或较热地区超过25℃较多时,才考虑打折扣。
例如对铝心绝缘线在不同条件下载流量的计算:
当截面为10平方毫米穿管时,
则载流量为10×5×0.8═40安
若为高温,则载流量为10×5×0.9═45安
若是穿管又高温,则载流量为10×5×0.7═35安。
(3) 对于裸铝线的载流量,口诀指出“裸线加一半”即计算后再加一半。
这是指同样截面裸铝线与铝芯绝缘线比较,载流量可加大一半。
例如对裸铝线载流量的计算:
当截面为16平方毫米时,则载流量为16×4×1.5═96安,
若在高温下,则载流量为16×4×1.5×0.9=86.4安。
(4) 对于铜导线的载流量,口诀指出“铜线升级算”,即将铜导线的的截面排列顺序提升一级,再按相应的铝线条件计算。
例如截面为35平方毫米裸铜线环境温度为25℃,载流量的计算为:按升级为50平方毫米裸铝线即得50×3×1.5=225安.
对于电缆,口诀中没有介绍。一般直接埋地的高压电缆,大体上可直接采用*句口诀中的有关倍数计算。
比如35平方毫米高压铠装铝芯电缆埋地敷设的载流量为35×3=105安。95平方毫米的约为95×2.5≈238安。
三相四线制中的零线截面,通常选为相线截面的1/2左右。当然也不得小于按机械强度要求所允许的zui小截面。
在单相线路中,由于零线和相线所通过的负荷电流相同,因此零线截面应与相线截面相同。
用途:JHS型潜水电机用防水橡套软电缆供交流电压500V及以下的潜水电机上传输电能用。在*浸水及较大的水压下,具有良好的电气绝缘性能。防水橡套电缆弯曲性能良好,能承受经常的移动。
三使用特性
1、防水橡套电缆供交流电压500V及以下的潜水电机上传输电能。电缆线芯*允许工作温度65℃。
2、电缆*浸水及较大的水压下,具有良好的电气绝缘性能,并要求护套材料在水压下吸水量小。
3、电缆弯曲性能良好、柔软、并能承受经常移动。
四的规格和尺寸
标称 截面 | 1芯 | 3芯 | 芯数× 标称截面 | (3+1)芯 | 20℃时主线芯 导体直流电阻 ≤(Ω/km) | |||
zui大外径 | 计算 重量 | zui大 外径 | 计算 重量 | zui大 外径 | 计算 重量 | |||
4 | 9.0 | 100 | 17.0 | 361 | 3×4+1×1.5 | 18.0 | 412 | 4.95 |
6 | 9.5 | 126 | 19.0 | 463 | 3×6+1×4 | 20.0 | 536 | 3.30 |
10 | 12.5 | 220 | 24.0 | 762 | 3×10+1×6 | 25.0 | 853 | 1.91 |
16 | 13.5 | 282 | 26.0 | 972 | 3×16+1×6 | 27.0 | 1054 | 1.21 |
25 | 16.5 | 432 | 32.0 | 1509 | 3×25+1×10 | 33.0 | 1666 | 0.780 |
35 | 18.5 | 564 | 36.0 | 1988 | 3×35+1×16 | 36.5 | 2112 | 0.554 |
50 | 21.5 | 794 | 43.0 | 2836 | 3×50+1×16 | 43.5 | 2987 | 0.386 |
70 | 23.5 | 1045 | 47.5 | 3701 | 3×70+1×25 | 48.5 | 3961 | 0.272 |
95 | 25.5 | 1295 | 51.5 | 4590 | 3×95+1×35 | 53.5 | 4924 | 0.206 |
五、性能指标
20℃ 导体电阻率 ≤(Ω/mm2/m) | 绝缘线芯工频耐压 | 成品电缆工频耐压 | 线路横向 密封实验 | 橡皮在水压下吸水量试验 | |||
浸入室温水中6h后 | 浸入室温水中6h后 | 浸水耐压后20℃ | |||||
实验 电压 (V) | 加压 时间 (min) | 实验 电压 (V) | 加压 时间 (min) | ||||
不镀锡 | 2500 | 5 | 2500 | 15 | 100 | 在电缆直径5倍的圆柱体上,弯曲十次(弯至180℃)放在30个大气压水箱中2h,电缆露出部分不漏水 | 在30大气压,室温水中,护套橡套放置24h,重量增加不超过1.6mg/cm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