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智慧城市网 市场分析】5 月 25 日晚间,科创板芯片龙头海光信息(688041)与沪市主板算力巨头中科曙光(603019)同步发布停牌公告,共同宣布两家公司拟进行战略重组。
根据公告,海光信息将通过向全体A股换股股东发行A股股票的方式换股吸收合并中科曙光,并发行A股股票募集配套资金,两家公司A股股票将于5月26日起开始停牌,预计停牌时间不超过10个交易日。截至停牌前,海光信息市值达 3164 亿元,中科曙光市值 905 亿元,这一市值超 4000 亿元的 “鲸吞式” 重组,不仅刷新了 A 股上市公司合并规模纪录,更是证监会 5月16日修订《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后的首单案例。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合并是典型的 “子并母” 反向吸收合并。中科曙光作为海光信息的第一大股东(持股 27.96%),其法人资格将被注销,双方股东将按照约定的换股比例获得存续公司股份。这种整合模式凸显中科院体系对算力产业链垂直整合的决心,旨在通过资源叠加实现 “1+1>2” 的协同效应。
公开资料显示,中科曙光在高端计算、存储、
云计算等领域具有深厚积累,最新市值为906亿元。海光信息专注于国产架构CPU、DCU等核心芯片设计,最新市值3164亿元。从产业链角度,海光信息是中科曙光业务的上游。
产业逻辑:芯片与算力的深度协同
从业务协同看,海光信息专注于国产 x86 架构 CPU 及 DCU(AI 芯片)研发,其产品在政务、金融等领域建立生态壁垒;中科曙光则以
服务器、存储及云计算系统集成为核心,形成了 “芯片 — 硬件 — 软件 — 服务” 的全产业链布局,合并后,双方将打通从芯片设计到算力基础设施的深度整合。
技术协同:海光信息的深算系列 DCU 性能已达英伟达 A100 的 70%-90%,中科曙光的液冷技术可将 GPU 利用率提升 30% 以上,两者结合可显著降低 AI 算力成本。
生态构建:海光的 x86 生态覆盖金融、政务等关键领域,中科曙光参与的 “上海算力” 等项目将加速国产解决方案落地。
市场拓展:合并后企业可提供 “芯片 + 服务器 + 云服务” 一体化解决方案,预计在国产服务器市场(中科曙光市占率 15%)与 AI 芯片市场(海光 DCU 市占率 30%)的双向协同下,2027 年市场份额有望突破 50%。
中科曙光与海光信息进行整合,将优化从芯片到软件、系统的产业布局,汇聚信息产业链上下游优质资源,全面发挥龙头企业引领带动作用,实现产业链“强链补链延链”。
政策驱动:重组新规下的标志性事件
本次交易是 5 月 16 日修订后的《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发布后首单上市公司间吸收合并案例,体现了政策对科技产业整合的鼓励。新规明确了上市公司之间吸收合并的锁定期要求,并正式建立简易审核程序。随后,交易所发布的重组审核规则明确简易审核程序的适用情形。其适用范围包括两类交易,其中一类就是上市公司之间换股吸收合并。
海光信息与中科曙光的合并,既是国产半导体产业链 “补链强链” 的关键一步,也是 “中特估” 与 “科特估” 政策交汇下的时代缩影。若重组顺利落地,中国算力产业或迎来从技术追赶到生态引领的质变。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智慧城市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智慧城市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智慧城市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智慧城市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