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端

智能通道闸应用越来越广泛 选购需要注意

2015年01月28日 16:41深圳市兴顺安科技有限公司点击量:1448

  在现代智能楼宇中,智能通道闸近年来越来越受关注,主要用于出入人员管理。智能楼宇大厦人员出入频繁,传统的人员出入管理手段往往只是依靠简单的门禁系统对zui终端的房门进行管理,对数量庞大的访客人员管理手段单一,存在着严重的安全管理隐患,智能通道闸为管理人员的出入管理工作减少不少负担。
  
  除了在智能楼宇中通道闸有重要作用,在其它很多场合也是如此,越来越多的场合开始使用智能通道闸,作为安防的一部分,其种类有很多,在不同场合需求也不同,因此在选购通道闸时需注意多方面因素。
  
  (一)安保安全:高等级的安全防范级别
  
  了解通道闸产品对非法进入人员的探测、阻止、报警的处理机制,防止出现人员尾随现象的发生。尾随检测功能,包含了两种检测方式,一种是尾随进入检测,另一种是反向进入检测。
  
  尾随检测功能中的尾随行为是指人员在没有通过合法的*情况下企图通过的欺骗行为,当*人员通过通道后,已经离开了通道的安全区域,这时通道门扇会自动关闭,但在同时有未经过*人员企图尾随通过通道,门扇会阻挡行人通过,这时通道会发出声音报警和指示灯报警;当*人员在通过通道时,还没有离开通道的安全区域,这时尾随人员试图尾随进入,由于在设计时,我们考虑到人身的安全,如果门扇关闭会夹伤到人,所以此时通道门扇是不会关闭的,但通道设备会有声音报警和指示灯报警,以提示我们的工作人员发生异常情况,这种情况体现了通道闸的安保防护能力和保护人身安全的能力。
  
  (二)人员安全:高安全的人员通行保障
  
  了解通道闸产品在人员运动轨迹和行为识别探测、非法进入人员的防夹机制、紧急情况下的应急响应处理等方面的机制,这些方面也是保证通道闸产品高安全性的基础。
  
  通道闸闸产品在通道内侧不同位置设置一定数量的对射探测点,人员通过时,肢体将遮挡住探测点,多个探测点形成对通过人员的运动轨迹和行为进行有效识别,通道闸通过基于高性能ARM9技术的中心控制器中运行的追踪型通行逻辑检测算法实现率的逻辑判断,驱动通道闸门翼的响应动作,通道闸产品一般不采用传统的点式红外对射探测的方式,而是采用LED高密度矩阵式红外检测光幕,判断行人在通道内所处于的位置区域、状态、通行方向和*验证的有效性,进行计算和分析,从而做出相应的判断。现追踪型通行检测方式,保护行人安全。传感器点位数量越多,安全性和功能性就越优,但同时逻辑算法的复杂性就越高。在同类产品中,品牌的厂家zui多就用到16对,有的甚至高达20对,监测距离zui小可达到12厘米,而国内的大部分中低端产品厂家使用的大多在10对左右,其中使用zui少的产品只有4对。
  
  产品的防夹保护功能是通过门单元和通行检测系统来实现的,行人通行过程中,任意一道保护传感器被触发,通道会处于打开的状态。而当通道门扇关闭时遇到物体阻挡后,门扇会立即变为自由状态,这样防止夹伤通行人员,保障了我们行人通行时的人身安全。
  
  在发生紧急情况时的紧急处理功能。通道闸设备要预留消防信号,当接收到消防信号预警或断电情况时,门扇会自动解除锁定变为自由状态,形成无障碍通道紧急的疏散人群。不会导致意外伤亡事故发生。这种紧急情况的功能,也可以通过远程通道监控管理系统来实现对通道运行状态的设置和切换。
  
  (三)性能安全:可靠持久的运行能力
  
  了解通道闸产品门单元部件的电机技术、*运行时间、人员单位时间内的通过率、系统的可维护性等方面。
  
  在保障可靠性方面,首先是重要的门单元系统。通道闸产品的门单元驱动电机采用的是直流无刷伺服驱动技术。在当前,伺服驱动技术是的一种电机技术。市场中绝大多数产品采用的是普通的直流电机,而采用无刷伺服电机的优点是,运行速度快、无机械损耗、定位准确、运行平稳。采用直流无刷伺服驱动技术的门单元动作时间小于0.8秒,从而保证通道闸每分种60人的高通行率。通道闸产品一般*运行时间不低于300万次。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智慧城市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智慧城市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智慧城市网www.afzhan.com”。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智慧城市网www.afzhan.com)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编辑精选

更多

本站精选

更多

视频直击

更多

专题推荐

更多

名企推荐

更多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0000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