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端

电动汽车交流充电桩防雷设计

2014年08月20日 11:31广东安迅防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点击量:4795

  引言
  
  国务院办公厅公布的《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中提出,未来三年我国计划“形成5O万辆纯电动、充电式混合动力和普通型混合动力等新能源汽车产能,新能源汽车销量占乘用车销售总肇的5%左右”。中国已经开始在北京、上海等13座城市开展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试点工作,鼓励在公交、出租、公务、环卫和邮政等公共服务领域推,使用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目前国家己计划将节能与新能源示范推广试点城市由13个扩大到2O个。电动汽车交流充电桩是电动汽车的重要基础支撑系统,也是电动汽车商业化、产业化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国家电网提出将在国网范围内在27个省市(区)全面推进电动汽车充电站建设,拟建公用充电站75座、交流充电桩6209台以及部分电池更换站,交流充电桩是这些充电站的*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1电动汽车交流充电桩系统构成、工作原理
  
  11硬件系统构成
  
  交流充电桩由桩体、电气主同路、控制模块、人机交互模块组成。
  
  i.I.i电气主回路
  
  I)电子式电能表:采用复费率电子式电能表,有功I.0、无功2.0,接接入式,带485口。
  
  2)防雷器:在充电桩进线端加装防雷器,防雷器带有信号输出回路,提供防雷器动作信号。
  
  3)漏电流保护器:选用的进线断路器自带漏电保护功能。
  
  4)充电控制开关:采用微型断路器配置操作机构,具有带负荷分断能力和过流保护能力。
  
  5)充电连接器:根据GB/T18487.卜2001描所述的A或B连接方式,充1U电缆及插头由电动汽车自备。
  
  i.1.2人机交互模块
  
  1)LCD显示、触摸屏或键盘、微型打印机、读卡器。
  
  2)功能:显示交流充电桩各状态下的相关信息。显示账务管理模块输出的相关信息。显示器字符清晰、完整,对比度高,依靠环境光源辨认。具有奁询功能,管理员可通过查询卡在操作界面查询相关信息。具有手动设置参数和实现手动控制的功能和界面。收据打印。
  
  非接触式CPU卡充电和结账消费。
  
  1.1.3控制模块
  
  自{研发控制器,采用主流32位微处理器,加嵌入式操作系统设计方案,保证数据转发、终端通信、数据管理等复杂功能要求;完成充电流程、账务流程、多方通信功能。
  
  1.1.4桩体
  
  1)结构要求
  
  安装方式:落地式、壁挂式。
  
  全封闭结构,密封性好,整体无外露锐角。表面涂覆色泽层均匀光洁,不起泡、不龟裂不脱落。外壳采用抗冲击力强、抗老化材质。
  
  防盗设计。
  
  人性化设计,适宜操作:光源和高度。
  
  建议尺寸范围:1450mm×350mm×270mm(高×宽×深)一落地式
  
  650mm×350mm×200mm(高×宽×深)壁挂式
  
  2)耐环境要求
  
  不低于IP32.(室内)或IP54(室外)。
  
  三防(防潮湿、防霉变、防盐雾)保护。防锈(防氧化)保护。电击防护(触电防护)。
  
  1.2工作过程原理
  
  充电桩采用读卡器刷卡操作方式为主流程,刷卡开始一充电计费一刷卡结账,完成用户充电过程,并结合操作画面,选择充电模式:按电量充、按金额充、按时间充、和自动充电四种方式进行充电,充电计费通过读取电子式电能表的电度数据,和充电电价,完成用户消费计算,并在用户刷卡结账时在用户卡中扣除。
  
  2软件设计
  
  上述方法,是通过软件来实现的,根据不同情况和特点,对每一部分采用不同的操作系统环境和编程语言。主要由HMI(触摸屏)软件、刷卡器操作软件、打印机输出软件、电度计量通信软件、通信软件组成。
  
  21HMI(触摸屏)软件。软件的编写和完成可分为三大部分:画研制作,触控文件制作,画面显示操作软件。
  
  2.1.1画面和触控文件制作。使用Photoshop$~作触控显示画面,然后使用I生产厂家提供的应用软件,制作触控文件,将画面和触控文件导入HMI。
  
  2.1.2画面显示操作软件。根据触控文件中按键编码,和画面调用流程编制应用程序。完成操作方式的选择和数据的输入。
  
  2.2刷卡器操作软件。刷卡器操作软件是程序的主要流程软件,完成充电过程。通过HMI操作,进入刷卡流程,读取卡号、卡余额,连接电缆、启动充电、存储电量、计算消费电量、结束充电、读取卡号、扣除消费额,断开电缆、返回画面。
  
  23打印机输出软件。打印机输出软件,输出用户消费小票,用于用户报销凭证。
  
  24电度计量通信软件。电度计量通信软件,读取电能表数据。
  
  25通信软件。通信软件,完成后台通信、BIdS通信。
  
  3总结
  
  充电桩的设计,主要依据为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行业标准《电动汽车交流充电桩技术条件》,并且不同厂家产品设计略有不同,主要差异在于桩体的造型和应用界面。
  
  参考文献:
  
  [I]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行业标准,《电动汽牟交流允电桩技术条件》
  
  NB/T33002—201O.
  
  [2]广东安迅防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AM60A交流充电桩防雷器技术规格书》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智慧城市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智慧城市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智慧城市网www.afzhan.com”。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智慧城市网www.afzhan.com)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编辑精选

更多

本站精选

更多

专题推荐

更多

名企推荐

更多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0000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