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端

一文了解RFID测温芯片在新能源领域中的应用

2025年05月23日 15:20上海舜识物联网有限公司点击量:0

      随着新能源产业的快速发展,如锂电池、光伏发电、风能等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设备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成为关键挑战。温度是影响新能源设备性能、寿命和安全的重要因素,因此实时、精准的温度监测技术至关重要。RFID(射频识别)测温芯片作为一种无线传感技术,因其非接触式、高精度、低功耗和易于集成等优势,在新能源领域展现出广泛的应用前景。

一、技术原理与核心优势

RFID测温芯片通过电磁感应获取能量,无需外部电源即可工作。其内置温度传感器实时采集数据,并通过射频信号传输至读写器,实现非接触式温度监测。核心优势包括:
无源无线:无需电池,避免维护成本与安全隐患,适合高压、高温等恶劣环境;
高精度与宽温域:测温范围覆盖 - 40℃至 + 150℃,精度达 ±1℃,部分场景可达 ±0.1℃;
抗金属与抗干扰:特殊封装工艺(如陶瓷、航天jun工材料)确保在金属环境下稳定运行;
长寿命与高可靠性:与设备同寿命(≥15 年),适应新能源设备长期运行需求。

 

  •  

  •  

  •  

  •  

  •  

  •  

  •  

  •  

  •  

  •  

f4578d4dc35dee2dee324c4a3860c60.png

 

二、新能源领域核心应用场景

1. 电动汽车与电池管理

电池组温度监测:在电池模块间嵌入超薄RFID标签天线,实时监测电芯温度,解决金属环境下的阻抗匹配问题。
充电设施安全保障:在充电桩内部关键节点(如电缆接头、接触器)部署传感器,监测充电过程中的温升,优化热管理系统。

 

  •  

  •  

  •  

  •  

  •  

  •  

  •  

  •  

  •  

  •  

充电桩2.jpeg

 

2. 储能系统(含锂电池储能电站)

分布式温度监控:在电池簇、汇流排等位置安装卡扣式或绑扎式传感器,实现储能系统的全链路温度感知。
早期预警与故障定位:通过边缘计算与AI算法,实时分析温度数据,当局部温升超过阈值时自动报警,支持快速检修。

 

  •  

  •  

  •  

  •  

  •  

  •  

  •  

  •  

  •  

  •  

储能系统3.jpg

 

3. 风能与太阳能发电

风电设备监测:地埋式无线无源测温装置,解决了风电场电缆接头、箱变等隐蔽设备的温度监测难题,tian补远程单点测温技术空白。
光伏板性能优化:在光伏板表面或内部集成RFID标签,监测温度、湿度等参数,结合发电量数据优化运维策略。例如,通过实时温度反馈调整冷却系统,提升发电效率。

 

  •  

  •  

  •  

  •  

  •  

  •  

  •  

  •  

  •  

  •  

风能4.jpg

 

4. 输配电设备智能化升级

新能源场站关键节点监测:在开关柜、环网柜、变压器等设备的触头、母线处部署传感器,实时追踪温度变化,预防因接触电阻增大导致的设备老化与故障。
地埋电缆与隐蔽工程:通过陶瓷封装传感器实现地埋电缆温度的无线监测,解决传统红外检测的遮蔽与干扰问题。

 

  •  

  •  

  •  

  •  

  •  

  •  

  •  

  •  

  •  

  •  

开关柜.jpg

 

三、典型案例

1. 三峡乌兰察布示范项目:采用RFID无线无源测温技术,在开关柜、环网柜及箱变中部署传感器,实现设备温度的实时上传与预警,验证了该技术在新能源场站的有效性。
2. Brady 锂电池管理方案:通过无源超高频标签与多路复用读写器结合,管理仓库中10万个电池的温度,降低劳动力与运营成本,成功在火灾发生前识别异常温升。

 

  •  

  •  

  •  

  •  

  •  

  •  

  •  

  •  

  •  

  •  

锂电池.jpg

 

四、行业趋势与政策适配

政策驱动:《新型电力系统发展蓝皮书》明确要求提升设备能效与安全性,RFID测温技术因支持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与绿色低碳目标,成为重点推广方向。
技术融合:与物联网、大数据结合,实现能源系统的智能化管理。
成本优化:随着芯片量产与封装技术进步,RFID测温方案的初期部署成本逐步降低,长期运维优势显著。

五、挑战与未来方向

标准化与兼容性:需推动行业标准统一,确保不同厂商设备的互联互通。
多参数集成:未来将集成湿度、压力等传感器,实现更全面的环境感知。
AI深度应用:结合机器学习优化预警模型,提升故障预测的准确性与响应速度。
       RFID测温芯片以其无线、精准、低功耗等优势,在新能源领域的电池管理、光伏监测、风电运维及储能安全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随着技术迭代与场景拓展,其在 “双碳” 目标下的战略价值将持续凸显。
(图片来源于网络  侵删)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智慧城市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智慧城市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智慧城市网www.afzhan.com”。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智慧城市网www.afzhan.com)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编辑精选

更多

本站精选

更多

专题推荐

更多

名企推荐

更多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0000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