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01月10日 13:47山东杰鲁特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点击量:75
絮凝剂和混凝剂在废水处理中的主要区别在于它们的作用机制和应用场景。
作用机制
混凝剂:混凝剂的主要作用是通过中和胶体颗粒的电荷,使其失去稳定性(脱稳),然后通过碰撞和凝聚形成较大的颗粒。常见的混凝剂包括无机盐类如硫酸铝、三氯化铁、石灰等,以及高分子混凝剂如聚合氯化铝(PAC)、聚合硫酸铁(PFS)等。
絮凝剂:絮凝剂则是在混凝剂作用后使用,通过吸附、卷带、架桥等作用,将微小的颗粒凝聚成较大的絮凝体,便于沉降和分离。常见的絮凝剂包括聚丙烯酰胺(PAM)、聚乙烯chun等。
应用场景
混凝剂:通常在废水处理过程中首先使用,主要用于将水中的胶体颗粒聚集成较大的颗粒,形成可以用沉淀方法去除的絮体。混凝剂的作用是将水溶性污染物凝聚成微小的不溶物,为后续的絮凝处理打下基础。
絮凝剂:在混凝剂作用后使用,通过吸附、卷带、架桥等方式,将悬浮在水中的小颗粒凝聚成较大的絮凝体,便于过滤和分离。絮凝剂的作用是将微小颗粒物凝聚成大的矾花,与混凝剂配合使用,以达到更好的去污效果。
种类
混凝剂:包括无机混凝剂(如硫酸铝、三氯化铁)、高分子混凝剂(如聚合氯化铝、聚合硫酸铁)等。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智慧城市网www.afzhan.com)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