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端

土壤墒情监测设备——拥有多种传感器的设备,全面监测土壤信息

2024年12月11日 11:40山东博科仪器有限公司点击量:88

  【BK-GTS10】,博科仪器品质护航,客户至上服务贴心。

  土壤墒情监测设备作为现代农业和环境监测领域的关键装备,凭借其多种传感器的协同工作,实现了对土壤信息的全面监测,为众多领域提供了丰富而精确的数据支持。

  这类设备通常配备了高精度的土壤水分传感器,能够深入土壤不同层次,精确测定土壤含水量的细微变化。无论是表层土壤的水分蒸发情况,还是深层土壤的水分保持与补给状况,都能被清晰地捕捉到。这对于农业生产来说意义非凡,农民可以根据不同作物在不同生长阶段对水分的需求,结合土壤水分监测数据,制定精准的灌溉计划。例如,在小麦拔节期,充足的水分供应是保证麦穗发育的关键,通过土壤墒情监测设备及时了解土壤含水量,就能在恰当的时候进行灌溉,确保小麦高产稳产。

  除了水分传感器,土壤墒情监测设备还常搭载土壤温度传感器。土壤温度对土壤中微生物的活动、养分的转化以及作物根系的生长都有着重要影响。在春季播种时,适宜的土壤温度是种子发芽的重要条件之一。监测设备提供的温度数据可以帮助农民确定z佳播种时间,避免因温度过低导致种子发芽缓慢甚至烂种。在冬季,土壤温度数据对于果园等的防寒保暖措施实施也具有指导意义,通过了解土壤深层温度状况,可以判断果树根系是否面临冻害风险,从而及时采取覆盖、增温等防护措施。

  电导率传感器也是土壤墒情监测设备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够测量土壤溶液中的盐分含量,反映土壤的盐碱化程度。在盐碱地改良工程中,通过长期监测土壤电导率,可以评估改良措施的效果。对于普通农田,电导率数据可以提醒种植者注意土壤盐分积累情况,防止因过度施肥或不合理灌溉导致土壤盐碱化加重,影响作物生长。

  部分先j的土壤墒情监测设备还配备有土壤紧实度传感器。土壤紧实度过高会影响作物根系的生长和呼吸,导致根系发育不良,进而影响作物对水分和养分的吸收。监测设备提供的紧实度数据可以指导农业生产中的土壤耕作和改良,如确定合适的深耕时机和深度,以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通气性和透水性。

  在环境科学研究和土地资源管理方面,土壤墒情监测设备全面的土壤信息监测能力同样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对不同区域土壤信息的长期监测和分析,可以研究土壤生态系统的演变规律、评估土地质量变化趋势以及预测水土流失等自然灾害的发生风险。

  综上所述,拥有多种传感器的土壤墒情监测设备以其全面、精准的土壤信息监测功能,在农业生产、环境科学、土地资源管理等多个领域都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提供了有力的数据保障。

土壤墒情监测设备

  一、【BK-GTS10】简介

  管式土壤监测站是用于监测土壤剖面温度、土壤剖面湿度、土壤剖面电导率的在线监测设备,集土壤温度、水分、电导率可广泛应用于智慧大棚、智慧果园、智慧灌溉等农业工程领域。

  二、【BK-GTS10】参数

  太阳能板功率:8W

  太阳能板标准工作电压:DC5V

  内置锂电池容量:5000mAh

  传感器启动时间:60S

  传感器供电电压:DC12V

  传感器供电电流:22mA

  传感器功耗:0.26W

  通讯方式:485 Modbus RTU协议

  测量参数:可同时测量10层

  测量原理:通过测量土壤介电常数建立数学模型,设计螺旋式测量电j测量土壤体积含水率数据。

  三、【BK-GTS10】优势

  单个土壤管式传感器可以同时测量多个深度的土壤参数,监测深度可定制(小于1M)。

  传感器采用低功耗设计,功耗低至0.26W,适用于野外长期无人监测。

  传感器每层都可以独立测量温度、湿度、电导率参数。

  传感器外壳采用进口PC材质,强度高、耐腐蚀、对环境无污染。

  传感器防水等级达到IP67,应对长期室外监测。

  传感器测量一定区域内的平均湿度,弥补了单点测量具有局限性的问题。

  传感器采用自主设计的螺旋式测量电j,改善传感器与土壤之间的接触,尽量避免空气间隙造成的测量误差。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智慧城市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智慧城市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智慧城市网www.afzhan.com”。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智慧城市网www.afzhan.com)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编辑精选

更多

本站精选

更多

专题推荐

更多

名企推荐

更多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0000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