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端

氢氧化钠溶液变质问题原因的探究方法

2024年05月14日 09:23四川省维克奇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点击量:45

氢氧化钠的变质问题浅析氢氧化钠没密封保存会因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生成碳酸钠而变质。2NaOH+CO2===Na2CO3+H2O.检验是否变质,就相当于检测是否有Na2CO3了。
  氢氧化钠的变质存在这样三中情况:
  (1)没有变质;(成分NaOH)
  (2)部分变质;(成分NaOH和Na2CO3)
  (3)*变质。(成分Na2CO3)
  一、证明变质:取少许固体物质溶于水,配成溶液与试管中;可分别向其中滴加酸、碱、盐溶液中的一种。
  1)取少许固体物质溶于水,配成溶液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或稀硫酸,如果产生气泡,说明已经变质。原理:碳酸钠会与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而氢氧化钠与酸反应没有明显现象。Na2CO3+2HCl===2NaCl+H2O+CO2↑;NaOH+HCl==NaCl+H2O
  (2)取少许固体物质溶于水,配成溶液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氢氧化钡溶液或氢氧化钙溶液,如果产生白色沉淀,说明已经变质。原理:碳酸钠会与氢氧化钡或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白色沉淀,而氢氧化钠与氢氧化钡或氢氧化钙不反应,没有明显现象。Na2CO3+Ba(OH)2==BaCO3↓+2NaOH;NaOH+Ba(OH)2≠
  3)取少许固体物质溶于水,配成溶液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氯化钡溶液或氯化钙溶液(或等其他可溶性钙盐、钡盐溶液),如果产生白色沉淀,说明已经变质。原理:碳酸钠会与氯化钡或氯化钙反应生成白色沉淀,而氢氧化钠与氯化钡或氯化钙不反应,没有明显现象。Na2CO3+BaCl2==BaCO3↓+2NaCl;NaOH+BaCl2≠
  二、确定成分1.没有变质(成分NaOH)的探究方法:取少许固体物质溶于水,配成溶液置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氯化钡或氯化钙看到溶液无变化,滴无色试液显红色,说明没变质;Na2CO3+BaCl2==BaCO3↓+2NaCl;NaOH+BaCl2≠2.部分变质(成分NaOH和Na2CO3)的探究方法:取少许固体物质溶于水,配成溶液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足量的氯化钡或氯化钙溶液,溶液变浑浊,向反应后的溶液滴加无色试液,溶液显红色,说明是部分变质;Na2CO3+BaCl2==BaCO3↓+2NaCl3.*变质(成分Na2CO3)的探究方法:取少许固体物质溶于水,配成溶液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足量氯化钡或氯化钙溶液,溶液变浑浊,向反应后的溶液滴加无色试液,溶液不变色,说明*变质。Na2CO3+BaCl2==BaCO3↓+2NaCl注意:氢氧化钠和变质后的碳酸钠溶液都呈碱性,不用或稀硫酸,是因为或稀硫酸与碳酸钠反应的同时也会和氢氧化钠发生反应;不用氢氧化钡或氢氧化钙溶液代替氯化钡等,是因为氢氧根离子会对探究造成干扰。NaOH+HCl==NaCl+H2ONa2CO3+Ba(OH)2==BaCO3↓+2NaOH
  三、除去杂质取样品溶于水,配成溶液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适量的氢氧化钡溶液或氢氧化钙溶液,然后过滤,就得到氢氧化钠溶液,在蒸发,就得到氢氧化钠固体。Na2CO3+Ba(OH)2==BaCO3↓+2NaOH
  注意:不用或稀硫酸,是因为或稀硫酸与碳酸钠反应的同时也会和氢氧化钠发生反应,而且会生成氯化钠或硫酸钠,引入新的杂质;不用氯化钡或氯化钙溶液代替氢氧化钡等,是因为与碳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引入新的杂质。Na2CO3+2HCl===2NaCl+H2O+CO2↑;NaOH+HCl==NaCl+H2ONa2CO3+BaCl2==BaCO3↓+2NaCl
  四、测定纯度取样品溶于水,配成溶液与试管中,可分别向其中滴加足量的酸、碱、盐溶液中的一种。通过计算生成的气体或沉淀的质量,计算碳酸钠的质量,进而计算纯度
  如何用实验证明氢氧化钠溶液已经变质的方法
滴加少量盐酸,看是否有气泡,有就部分变质,反之没有。有关化学方程式:
NaOH变质: 2NaOH+CO2==Na2CO3+H2O   Na2CO3+H2O+CO2==2NaHCO3
检验:    2HCl+Na2CO3==2NaCl+H2O+CO2↑
          HCl+NaHCO3==NaCl+H2O+CO2↑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智慧城市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智慧城市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智慧城市网www.afzhan.com”。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智慧城市网www.afzhan.com)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编辑精选

更多

本站精选

更多

视频直击

更多

专题推荐

更多

名企推荐

更多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0000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