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端

化学除磷效果不好,是什么原因?

2024年01月12日 15:47山东杰鲁特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点击量:121

磷的去除有化学除磷生物除磷两种工艺,生物除磷是一种相对经济的除磷方法,但由于该除磷工艺目前还不能保证稳定达到出水标准的要求,所以要达到稳定的出水标准,常需要采取化学除磷措施来满足要求。但是有时候难免会出现除磷不彻di或除磷后水变浑浊的现象,那么到底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具体有哪些因素会影响到化学除磷法的除磷效果呢?

1、药剂的选择

除磷剂一般用铝盐和铁盐,铝盐有硫酸铝、铝酸钠和聚合铝等,其中硫酸铝较常用。铁盐有三氯化铁、氯化亚铁、硫酸铁和硫酸亚tie等,其中三氯化铁zui常用。也有用石灰除磷的,比较少。一般来说,除磷效果铁盐>铝盐>钙盐!

采用铝盐或铁盐除磷时,主要生成难溶性的磷酸lv或磷酸铁,其投加量与污水中总磷量成正比。可用于生物反应池的前置、后置和同步投加。采用亚铁盐需先氧化成铁盐后才能取得最大除磷效果,因此其一般不作为后置投加的混凝剂,在前置投加时,一般投加在曝气沉砂池中,以使亚铁盐迅速氧化成铁盐。

采用石灰除磷时,生成Ca5(PO4)3OH沉淀,其溶解度与pH值有关,因而所需石灰量取决于污水的碱度,而不是含磷量。石灰作混凝剂不能用于同步除磷,只能用于前置或后置除磷。石灰用于前置除磷后污水pH值较高,进生物处理系统前需调节pH值;石灰用于后置除磷时,处理后的出水必须调节pH值才能满足排放要求;石灰还可用于污泥厌氧释磷池或污泥处理过程中产生的富磷上清液的除磷。用石灰除磷,污泥量较铝盐或铁盐大很多,因而很少采用。加入少量阴离子、阳离子或阴阳离子聚合电解质,如聚丙烯酰胺(PAM),作为助凝剂,有利于分散的游离金属磷酸盐絮体混凝和沉淀。

2、水力条件

搅拌时间对化学除磷的影响,除磷剂投加进入废水后是通过沉析与絮凝反应去吸附废水中的磷,金属离子与磷酸盐的一个凝聚的除磷过程,所以当除磷剂投加进去后必须马上进行高强度的混合搅拌,否则就会出得混合强度不足,导致阻碍磷酸盐发生沉析反应。反之如果缓慢搅拌-时间太长,也会影响絮体的生长。

为了使投入的铝(铁)盐尽可能多的与磷酸根反应形成磷酸lv(铁)盐,并成为絮凝反应的核心颗粒,要求在投入药剂时要进行瞬时高强度的混合搅拌(混合时间不大于1s,混合强度在G=1500~6000s-1之间)。如果混合强度不足,泥沙颗粒可能率xian包附在金属离子周边,从而阻碍形成磷酸lv(铁)盐的反应;而如果高强度搅拌时间太长,则会影响絮体的生长,不利于沉降分离。在初期的高强度混合之后,为了促进磷酸lv(铁)和氢氧化lv(铁)絮体的进一步生长,所需要的混合和絮凝条件与一般废水絮凝沉淀的要求一样。

5_408_3283344_750_750.jpg_副本.webp

3、PH

废水PH值范围对化学除磷的影响,不管是铝盐还是铁盐做为除磷剂,其最佳除磷效果所需要的PH值范围为6.5--7.0。在这个PH值范围内铝盐也铁盐便能发挥最大的沉析除磷作用。

根据磷酸lv(铁)的溶解度实验,磷酸lv在水中的zui低溶解度在PH=6.3左右出现,而磷酸铁在水中的zui低溶解度在PH=5.3左右出现。实际应用中,当废水的PH值在6.5~7.0的范围内时,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而该范围的PH值恰好适用于大多数的生物处理过程。对于低碱度废水,为使PH值维持在5~7的范围内,有时可能需要投加碱。

而且,在化学除磷的过程中不管是投加的铝盐除磷还是铁盐除磷,都会消耗掉废水中的碱度。当消耗碱度过多,使得废水碱度太低时,则会影响到除磷剂的反应效果,所以一旦出现这种情况需要马上加碱。

4、悬浮物

废水中的悬浮固体(ss)与溶解固体(TDS)对化学除磷的影响,化学除磷中除磷剂的作用便是凝聚废水中的固体颗粒,所以如果废水中的SS过多的话便会消耗掉大量的除磷絮凝剂,所以要控制低SS与低TDS的条件下的,注意,此因素仅限于前置和后置除磷,不含同步除磷!

5、投加量

除磷剂投加量多少对除磷效果的影响,化学沉淀除磷过程中除磷剂的投加多少对除磷效果的好坏是呈一个反向的拋物线形状的状态,当我们通过试验测试出除磷效果好的时候的那个投加量的时候,多加或者少加都会使除磷的效果呈下降趋势。另外,除磷剂的投加点不同直接影响到除磷剂的投加量。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智慧城市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智慧城市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智慧城市网www.afzhan.com”。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智慧城市网www.afzhan.com)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编辑精选

更多

本站精选

更多

视频直击

更多

专题推荐

更多

名企推荐

更多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0000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