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端

浅谈:数字监控领域里的那些名词

2013年04月01日 17:10$artinfo.Reprint点击量:1632

  A
  
  AAC――
  
  AAC的全名为AdvancedAudioCoding,其意为高阶音讯编码,是标准组织(ISO)订的音讯标准格式,也是MPEG规格的一部分。AAC是i-mode所的音档格式,相对于MP3格式,AAC在原音质量和压缩效率上有的优势。AAC作为MPEG4与3GPP的核心规格,也是MPEG规格的一部分。AAC可以真实呈现立体声的高质量原音、更逼近CD音质,且能够达到很高的压缩率,可帮助减少许多储存空间,档案也远比MP3格式来得小。
  
  AVS――
  
  AVS(AdvancedAudio-VideoCoding/DecodingStandard)是数字音视频编解码技术标准的英文简称。AVS标准包括系统、视频、音频、数字版权管理等四个主要技术标准和一致性测试等支撑标准。其核心是把数字视频和音频数据压缩为原来的几十分之一甚至百分之一以下,试图解决数字音视频海量数据的编码压缩问题,故也称数字音视频编解码技术。它是数字信息传输、存储、播放等环节的前提,故此AVS成为了数字音视频产业的共性基础标准。
  
  C
  
  Cam――
  
  cam又叫homecam或者webcam,指的是可以安装在计算机上的网络摄像头。通过摄像头,可以实时传递动态影响。用户可以通过摄像头播放视频或者实况转播一些图像。利用摄像头进行视频转播的通常利用javaapplet程序启动视频直播。目前有很多都提供视频直播。起初这种视频直播主要用来工业监控或者保安。目前的视频都提供色情视频的直播。总之,利用摄像头可以更加方便的促进电脑用户之间的交流,拉近了他们之间的距离。
  
  CDN――
  
  网络加速器CDN的全称是ContentDeliveryNetwork,即内容分发网络。它的原理是通过将的内容发布到zui接近用户的cache(缓存)服务器内,使大部分客户就近访问cache服务器取得所需的内容,解决Internet网络拥塞状况,提高用户访问的响应速度,如同提供了多个分布在各地的克隆站点一般.
  
  D
  
  DSP芯片――
  
  DSP芯片,也称数字信号处理器,是一种具有特殊结构的微处理器。DSP芯片的内部采用程序和数据分开的哈佛结构,具有专门的硬件乘法器,广泛采用流水线操作,提供特殊的DSP指令,可以用来快速地实现各种数字信号处理算法。根据数字信号处理的要求,DSP芯片一般具有如下的一些主要特点:
  
  (1)在一个指令周期内可完成一次乘法和一次加法。
  
  (2)程序和数据空间分开,可以同时访问指令和数据。
  
  (3)片内具有快速RAM,通常可通过独立的数据总线在两块中同时访问。
  
  (4)具有低开销或无开销循环及跳转的硬件支持。
  
  (5)快速的中断处理和硬件I/O支持。
  
  DLNA标准工作组――
  
  DLNA成立于2003年6月24日,其前身是DHWG,目前有超过700家企业加盟,其核心成员是索尼、佳能、三星、LG、TCL(Thomson)、诺基亚、松下、西门子、IBM、惠普、英特尔等19家公司,中国的成员包括方正、联想、海信、同方、华为等公司。
  
  该组织旨在建立一个基于开放的工业标准的互操作平台,并将确立技术设计规则,供企业开发数字家庭有关的产品。其工作目标是根据开放工业标准制定媒体格式,传输和协议互操作性的指南和规范,和其他工业标准化组织进行联络,提供互操作性测试,并进行数字家庭市场计划的制定和实施。
  
  DRM――
  
  DRM:DigitalRightManagement。一般翻译为数字版权保护,但很多专家认为译为“数字权益保护”更为恰当。
  
  DRM技术通过加密数字内容和附加信息来判断用户是否有权使用该内容,以确保内容只对那些已经获得*的用户开放使用。DRM的基本原则是简单、灵活、开放。
  
  DRM将来zui大的挑战在于互操作性上。
  
  F
  
  复合视频――
  
  复合视频,也叫做基带视频或RCA视频,是全国电视系统委员会(NationalevisionStandardsCommittee,NTSC)电视信号的传统图像数据传输方法,它以模拟波形来传输数据。复合视频包含色差(色调和饱和度)和亮度(光亮)信息,并将它们同步在消隐脉冲中,用同一信号传输。
  
  在快速扫描的NTSC电视中,甚高频(VHF)或超高频(UHF)载波是复合视频所使用的调整振幅,这使产生的信号大约有6MHz宽。一些闭路电视系统使用同轴电缆近距离传输复合视频,一些DVD播放器和视频磁带录像机(VCR)通过拾音插座提供复合视频输入和输出,这个插座也叫做RCA连接器。
  
  复合视频中,色差和亮度信息的干涉是不可避免的,特别是在信号微弱的时候。这就是为何远距离的使用VHF或UHF的NTFS电视台用老旧的鞭形天线,“兔子耳朵”,或世外的“空中”经常包含假的或上下摇动的颜色。
  
  H
  
  H.264――
  
  1995年,ITU-T的VideoCodingExpertsGroup(VCEG)在完成了H.263后,设定了两个新的目标:一个短期目标是在H.263上添加一些新的特性(结果形成了H.263version2),另一个长期的目标是开发一个新的低码率的标准。在这个长期目标上努力的结果是产生了H.26L草案。H.26L比H.263提供了更好的视频压缩效果。
  
  2001年,ISO的MotionPictureExpertsGroup(MPEG)看到了H.26L的*性,成立了JointVideoTream(JVT),包括了MPEG和VCEG的专家们。JVT的主要任务是把H.26L草案发展成为一个完整的标准。结果就是两个*相同的标准:ISOMPEG4Part10和ITU-TH.264,它的*名称是AdvancedVideoCoding(AVC)。(译自vcodex的OverviewofH.264)
  
  VSSH.264Codec有免费下载,是符合dshow结构的filter,自称速度很快。
  
  H.264/AVCSoftwareCoordination有源码,有编码器、解码器
  
  SentivisionH.264Decoder好像是小日本的公司。在TI的DM642DSP上实现了H.264的解码器,并以此为基础实现了基于Linux的STB。这个STB还支持WMV9和MPEG4SP/ASP。这里还有个H.264和MPEG4的比较。
  
  Moonlight有H.264player、encoder、sdk
  
  H.26L――
  
  开发视频编码标准的正式组织有两个,其一是ITU-T,其二是ISO/IECJTC1。ITU-T视频编码标准被称作建议,以H.26X的形式表示(例如,H.261、H.262、H.263和H.26L)。ISO/IEC标准则以MPEG-x的形式表示(例如,MPEG-1、MPEG-2和MPEG-4)。
  
  ITU-T建议是为视频会议和等实时视频通信应用设计的,而MPEG标准主要则是为视频存储(DVD)、广播视频(广播TV)以及视频流(例如,网上视频、DSL上的视频以及无线视频应用)设计的。这两个标准委员会通常都独立工作,*的例外就是二者合作开发了H.262/MPEG-2标准。
  
  开发H.26L项目的目的,是为了通过采用“Back-To-Basics”方法,开发出一种基于通用模块的,简单直接的高性能视频编码标准。H.26L标准的开发工作是由ITU-T视频编码专家组(VCEG)发起的,开始于1997年。从性能的角度而言,H.26L超越了现有的所有视频编码标准。到2001年年底,他们发现,基于H.26L的软件所能提供的视频质量,就是现有的的基于MPEG-4的软件也无法与之媲美。于是,ISO/IECMPEG与ITU-TVCEG结合起来组成了一个联合视频开发组(JVT),接管了H.26L项目。JVT希望建立一个*的视频编码标准,同时使其成为MPEG-4标准家族和ITU-T建议家族的新成员(比如,成为MPEG-4中的第10部分或ITU-T中的H.264)。
  
  J
  
  基带视频信号――
  
  复合视频信号也称为基带视频信号或RCA视频信号,它使用NTSC电视信号传送图像数据。复合视频信号包含色度(色彩和饱和度)和亮度信息,并与声画同步信息、消隐信号脉冲一起组成单信号。在快速扫描NTSC电视中,高频(VHF)和超高频(UHF)载波通过复合视频信号进行振幅调制。这会产生一个6MHZ带宽的信号。某些闭路电视系统在短距同轴电缆中传输复合视频信号。有些DVD播放器和盒式磁带录像机(VCR),通过屏蔽电缆插座,即RCA连接器,调节复合视频信号的输入和输出。在复合视频信号中,色度和亮度之间的信号干扰是不可避免的,信号越弱干扰越严重。
  
  JVT――
  
  英文全称是JointVideoTeam,视频联合工作组。2001年12月在泰国Pattaya成立。它由ITU-T和ISO两个标准化组织的有关视频编码的专家联合组成。JVT的工作目标是制定一个新的视频编码标准,以实现视频的高压缩比、高图像质量、良好的网络适应性等目标。目前JVT的工作已被ITU-T接纳,新的视频压缩编码标准称为H.264标准,该标准也被ISO接纳,称为AVC(AdvancedVideoCoding)标准,是MPEG-4的第10部分。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智慧城市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智慧城市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智慧城市网www.afzhan.com”。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智慧城市网www.afzhan.com)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编辑精选

更多

本站精选

更多

专题推荐

更多

名企推荐

更多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0000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