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端

电磁感知电缆开启周界报警立体防护时代!

2023年01月16日 13:55上海广拓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点击量:1777

跨入立体防护时代

周界报警系统主要作用是对翻越、凿墙、挖洞行为进行探测和报警,是安防系统的第一道防线。

传统周界报警系统防护形态主要是线状防护和面状防护,用于探测翻越行为,无法兼顾探测凿墙、挖洞等行为。

电磁感知电缆采用了全新的电磁波探测技术和智能分析技术,从根本上解决了防护单一和报警准确率低的问题,预示着周界报警系统将跨入立体防护时代!

1.png

电磁感知电缆的诞生背景

目前广泛应用的的周界报警系统主要有红外对射、脉冲电子围栏、张力围栏、振动光纤。

红外对射、电子围栏需要依附在实体墙或围栏上方,只能防翻越。而振动光纤挂墙时可以防凿墙,但大风会引发误报,埋地使用时探测效果不理想。

也就是说,在线状防护和面状防护的情况下,周界报警系统依然存在的一定的安全隐患。传统的泄漏电缆仅具备立体防护形态,但环境适应性极差,漏误报频发,几乎无法使用,不具备真正的立体防护功能。

广拓历时8年终于研发成功电磁感知电缆,埋设在地下或者墙内周围形成不可见的电磁场空间。入侵者进入电磁场空间范围里,才会触发主机报警,干扰因素则不会引发误报。

因为研发难度高,此前国内没有厂家投入开发,相比此前国际zuix进的同类产品,定位精度提高了1倍,探测距离达到了2.5倍,误报率从5%降低至1%以下,漏报率从1%降低为0。

2.jpg

探测区域侧视图↑

638094738153451818172.jpg

探测区域俯视图↑

突破性的技术造就电磁感知电缆

电磁波具有探测灵敏、立体覆盖的优势,但也容易受到小动物、车辆、水流等干扰,所以技术难点就是避免因电磁波信号干扰引发的漏误报。广拓研发的超阵列电磁波技术让问题迎刃而解,可以有效保障报警的准确性。

广拓从物理和数学的底层原理出发,在材料和电磁波技术的报警应用上都有重大突破,采用了大算力平台和专用高性能芯片,开发了专用的人工智能模型,辅以海量的运行数据,全面提升周界报警产品的智能化技术。

超阵列技术从信息的采集、处理和分析三个维度出发:

采集——信号形态成阵列式分布,采集到的有效信息更丰富;

处理——信号频率可在现场灵活设定为一定的区间;

分析——基于人工智能引擎平台,采用智能算法,可分段设置参数,并自适应环境变化,当天气变化引起环境改变时,自动调整参数,从根本上解决漏误报问题。

广拓采用大量测试验证了技术的应用效果。测试环境包括井盖、消防水池、树木、河流等常见因素,综合统计漏报率为0,误报率低至1%以下,报警准确率达99%以上。

电磁感知电缆的应用优势

1\立体防护

电磁感知电缆除了防攀爬翻越,还可兼顾防范凿墙、挖洞,防止人员通过墙洞或者地下穿过,满足更高规格的防范要求。

传统的周界报警系统只能在人员已经进行攀爬翻越时报警,安保人员赶赴现场时,人员可能已成功窜入或离开。而电磁感知电缆的立体防护形态可一定程度上达到事前预警的效果,人员靠近电磁场空间时就会发生报警,为人员处理预留一定时间。

例如,监y、看s所等监管场所,可将电磁感知电缆埋地安装在围墙和铁丝网的中间,当fan人从铁艺围栏翻越到围墙附近时,即会干扰电磁感知电缆的电磁场,从而触发报警,并且精确定位报警位置,联动摄像头拍摄,及时通知工作人员抓捕。

监管场所周界应用示意↑

2\适用更广泛的应用场景

需要隐蔽安装的周界,过去条件受限难以安装周界报警产品,将可选择埋地安装电磁感知电缆。

电磁感知电缆能适应土壤、砂石、沥青、砖块等各种埋地介质;不受植被、土壤湿度和地形变化的影响;

不受风、雨、雪、j端温度、地震震动等影响;智能屏蔽小动物;调试简单,测试人员沿电磁感知电缆走一遍,即可完成校准。

7.jpg

临河周界应用示意↑

例如有些学校临河而建,或者高档小区,不方便建围墙,这时埋地安装电磁感知电缆就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3\更丰富的功能

超阵列电磁感知电缆可以实现方向识别,从外围进入时触发报警,反之则不报警,适用于这样防进不防出的场景。

定位精度最高达±0.5米,单套系统最长探测距离可达2000米。

采用专用的工业级芯片,实现数据高速采集,人员以运动员的速度跑动经过也会被识别,还可支持探测车辆入侵行为。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智慧城市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智慧城市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智慧城市网www.afzhan.com”。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智慧城市网www.afzhan.com)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编辑精选

更多

本站精选

更多

视频直击

更多

专题推荐

更多

名企推荐

更多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0000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