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端

HDPDF-1000直流系统接地故障查找仪现场操作步骤方法

2022年07月13日 12:18武汉华顶电力设备有限公司点击量:164

  HDPDF-1000直流系统接地故障测试仪 测量设备的绝缘状况,当绝缘破损,电阻降到规定要求之下时,可以进行绝缘接地查找,找到绝缘破损处,从而进行相应的处理。
 
  一、直流接地故障查找原则
 
  1、先观察环境,后判断可能的接地点(先室外后室内);
 
  2、先转直流母线、后拉直流馈线;
 
  3、先拉储能、信号(公共屏)、测控、后拉保护、主变等装置;
 
  4、拉开保护装置电源后再上电前,需退相关保护装置出口压板。
 
  二、查找接地故障具体步骤:
 
  1、处理方法:
 
  1)、当直流系统发生接地时,首先根据变电所绝缘监测装置实际配置情况,借助接地光字牌、主监控绝缘报警系统、直流接地检测仪报警等监测手段,并通过万用表测量直流屏处的直流对地电压,判明直流接地的性质(接地极性、全接地、高阻接地等)。
 
  2)、接地性质明确后,可进行以下处理:检查绝缘水平低(室外端子箱、接线箱、密封不严的刀闸机构箱、无防雨罩的瓦斯继电器等室外设备、现场工序易潮湿)、易发生接地的开路、存在设备缺陷及有检修工作的电气设备和线路是否有接地情况;
 
  3)、若绝缘监测装置能监测处接地的具体支路,该支路为双回路配置的,可以合、拉空气开关的方法,将该支路负载转到另一直流母线,观察接地现象是否转到另一直流母线上。
 
  4)、若接地电阻较大,绝缘监测装置无法检测出接地支路的,可将绝缘监测装置的接地告警定值(220V直流系统告警值一般设为25kΩ,110V直流系统告警定值一般设为7kΩ)增大,重新检测;若正负极同时接地,此时正负电压平衡,也无法检测出接地支路,只会做“母线绝缘异常”的告警,可将绝缘监测装置中的“正负同时接地”设为“是”,正常运行时为“否”,再重新检测。若能检测出接地支路,按步骤(3)处理。
 
  5)、若以上绝缘监测装置等无法检测出具体接地支路,在坚持查找直流接地故障的原则的前提下,依次切断直流屏上各负荷开关,若直流屏上负荷开关所带负荷中存在不允许短时停电负荷(失去电源后会引起保护误动作),则禁止直接断开直流屏上此负荷开关,而应从该负荷开关所带本段各配出开路本柜控制电源上逐一拉路查找,查找过程中也不允许选切不允许短时停电负荷(失去电源后会引起保护误动作),若直流屏上负荷开关所带负荷中不存在不允许短时停电负荷,则可直接拉直流屏负荷开关,但切断时间不得超过3秒钟,不论回路接地与否均应合上,如果拉开此开关直流接地现象消除,则可以判断接地点就在该段母线上,接下来可依次拉开该段母线上所有配出开路直流电源,进而判断确切的接地开路并进行有效处理,*消除接地现象。
 
(86)HDPDF-1000A直流系统接地故障查找仪(1).jpg
  6)、如果拉开直流屏上此开关直流接地现象没有消除,则应选择依次拉直流屏上其他配出负荷开关,方法同上。不管是在直流屏配出负荷开关中拉路查找接地还是在直流屏配出负荷开关所带的下一级负荷中查找接地,都必须坚持直流系统查找接地的原则。后,如果直流接还没消除,则应检查蓄电池、充电装置及直流屏柜内各二次回路及接线是否有接地现象等。在切断上述每一直流回路后,应迅速恢复送电。在切断每一回路过程中,工作人员应根据仪表和信号装置的指示,判断是否有接地。如切断时接地消失,恢复送电后接地又出现,则可肯定接地发生在该回路上,应及时查找接地点设法消除。
 
  2.查找接地拉路的顺序:
 
  1)、阴雨天气,重点先找室外端子箱、接线箱、密封不严的刀闸机构箱、无防雨罩的瓦斯继电器等室外设备。
 
  2)、先找有工作的回路和近期工作过的回路,后找其它回路。
 
  3)、先找事故照明、信号回路、充电装置回路、蓄电池组,后找其它回路。
 
  4)、先找合闸回路,后找控制回路、保护回路。
 
  5)、先找室外设备,后找室内设备。
 
  6)、先找6KV、10kV、35 kV回路,后找11OkV、220kV、330kV、500kV回路。
 
  7)、先找简单回路,后找复杂回路。
 
  8)、先找一般负荷,后找重要负荷
 
  分信号发送器(分析仪)和接收器(定位仪),分析仪直接从母线上取电,不需外接交流或使用电池供电,操作更加方便;
 
  2、解决了绝缘状态不好的虚接地,高阻接地、多点接地、单点接地、小电阻接地、直接接地、混线接地、环路接地、电容接地、窜交流接地、晶体管隔离接地等所有故障;
 
  3、*排除直流系统接地故障,不受现场分布大电容的干扰,准确无误地将故障锁定在小范围内并定位;
 
  4、准确指示接地信号电流方向,语音解说,快速查找接地故障点;
 
  5、准确检测线路泄露电流的大小和相位,根据接地故障点前后泄露电流的大小及相位骤变,快速准确定位故障点;
 
  6、1000V以下的直流系统共用一套直流接地分析仪,没有对直流电压有其他特殊的要求;
 
  7、信号输出功率:<3W,内设限流保护,对继电保护、自动化装置、操作回路没有任何影响,使用安全;
 
  8、纹波分析与数字示波器功能:采用频谱分析功能,解决各种干扰信号,查看各种检测信号和回路的波形信息;
 
  9、智能电流钳,自动检测电流钳开、闭状态,大、小钳口通用;
 
  10、能适应交、直流窜电引起的接地,环网供电接地,二极管隔离供电接地,高阻接地;
 
  11、不用安装,不用停电,不甩线、不解线、不用摇绝缘,快速定位接地故障
 
  三、查找接地时的注意事项:
 
  1、防止保护误动:一般的保护装置出于反措的要求一般都有防止直流电源消失保护误动的措施,对重要设备或新投产不久的设备,事先要采取措施,如申请断开保护跳闸压板。
 
  2、做好事故预想:拉路或取控制保险时,应事先通知值班人员,做好事故预想,以防开关误跳或出现其它异常情况。
 
  3、查找和处理直流接地时工作人员应戴线手套,穿长袖工作服,应使用内阻大于2000欧/伏的高内阻电压表,工具应绝缘良好。
 
  4、对各分支线采用取下熔断器寻找接地点的方法时,应先取下正极,后取下负极;给上时,先给上负极,后给上正极。
 
  5、查找直流接地,停用保护时间超过3 s时,应征得部门生产控制室同意后进行,但保护停用时间应尽量短。
 
  6、查找直流接地故障时,必须有二人进行。
 
  7、禁止用灯泡查找接地点,以防直流回路短路。
 
  8、查找直流一极接地故障时,切勿引起另一点接地,以防引起继电保护、自动装置的误动或拒动,甚至引起短路烧直流保险。
 
  1、分析仪:
 
  工作电压:直接从母线上取电(工作电压为300V)
 
  电压测量范围:       20-300V
 
  电压测量精度:        0.5%
 
  交流测量精度:        0.1V
 
  电桥工作方式:        不平衡桥
 
  母线接地电阻检测范围:0-999.9 kΩ
 
  母线接地电阻测量精度:≤10%±1kΩ
 
  对地电容:0-500UF
 
  功耗:小于10W
 
  外型尺寸(长×宽×高):200*145*46(mm)
 
  参考重量:1㎏
 
  适应温度:-10℃-+50℃
 
  2、定位仪:
 
  工作电压:12V(锂电池工作,工作电压为9.6V~12.6V)
 
  支路接地电阻检测范围: 0-999.9 kΩ
 
  支路接地电阻测量精度: 0-500kΩ  ≤10%±2kΩ
 
  500-1000kΩ 显示具体数值
 
  抗分布电容:大于500 kΩ
 
  漏电流检测灵敏度:     小于0.005mA
 
  检测波形:             12S
 
  测量准确率:           100%
 
  电流测量范围:         100mA
 
  电流测量精度:        0.01mA
 
  报警方式:             语音、图形、数据、接地方向
 
  功耗:小于1W
 
  外型尺寸(长×宽×高):180*100*40(mm)
 
  参考重量:1㎏
 
  适应温度:-10℃-+50℃
 
  工作电源:锂电池供电(12V 3100mAh可充电)连续工作大于10小时
 
  3、信号源参数:
 
  信号源大电流≤800uA
 
  信号源大功率≤0.01W
 
  信号源大频率≤0.5Hz
 
  信号源大稳定度≤1%
 
  9、当直流系统一点接地时,禁止在二次回路上工作。
 
  10、拆除各端子、各开关的时间应尽可能短。
 
  11、运用绝缘监察装置的测量转换开关测正、负极对地电压时可能有误,主要是开关内部的正、负极接点与接地点误接通会造成误发接地信号。
 
  12、在拉路寻找直流接地前,应采取必要措施。防止因直流电源中断而造成保护装置误动作。
 
  13、试拉各设备的直流电源时,应密切监视一次设备的运行情况及有关仪表指示的变化情况。
 
  14、需拆接端子线头时按符合实际的图纸进行,防止拆错端子线头,防止恢复接线时遗留或接错;所拆线头应做好记录和标记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智慧城市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智慧城市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智慧城市网www.afzhan.com”。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智慧城市网www.afzhan.com)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编辑精选

更多

本站精选

更多

专题推荐

更多

名企推荐

更多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0000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