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端

变频串联谐振试验成套装置如何正确操作

2022年05月20日 09:34江苏久益电力设备有限公司点击量:628

  操作说明:
 
  1.1.1 电源
 
  本机接入的电源为:AC220V(8KW以下机型)和三相AC380(8KW以上)
 
  1.1.2 操作面板说明
 
  1. 电源开关:负责计算机部分的电源供给。
 
  2. 电源灯:总电源上电指示,空气开关合上时点亮。
 
  3. 急停:发生紧急情况应急中断电源后点亮。
 
  4. 分压器信号输入信号:用于接入分压器低压臂,大电压100V,输入阻抗10M。
 
  5. 接地:用于系统安全接地。
 
  6. 液晶显示器:用于系统各参数、波形、菜单等的显示。
 
  7. 输入:10KW以下接入AC220,10KW 以上接入三相380V。
 
  8. 输出:调频电源输出至励磁变压器输入。
 
  1.1.3 接通电源:
 
  操作箱在上电后启动“电源开关”,“电源指示”灯亮,液晶点亮显示。
 
  注意:仪器两侧开孔处的风扇全速运行则表示表示仪器内部功率器件正常工作。当设备出现不可恢复性故障时,请不要自行拆卸仪器。
 
  1.2.0 触摸屏显示器:
 
  调频电源的控制屏幕为全触摸屏,你只需要在屏幕上要操作的位置轻轻点击,即可以进行操作。
 
  1.2.1 开机后,液晶的显示界面如图2 所示。
 
  选择试验的类型:以电缆试验为例
 
  点击:电缆试验
 
  预定试验电压:试品所加的电压预定试验时间:试品所加电压的时间试品电缆类别:按右边的绿色尖头会出现下图,点击所试验的电缆电容量,
 
  不在表内可按其他规格试验电缆长度:试品的准确长度。
 
  电抗器电感量:据实填写。
 
  找频输出功率:也就是输出电压的占空比,对于Q值高的试品可以放在8%左右,Q值低的试品(长电缆)可以相对放大一点。
 
  找频起始频率:如果电容和电感填写正确本机会给出一个低于谐振频率10HZ的起始频率开始找频,记住一定要正确哟。
 
  其他试验设定雷同,注意:GIS要分段试验,只是试验电压和时间要设三段。好了,下面点击左下角的确定
 
  自动试验、手动试验:自动找频模式;请选择你喜欢的模式。我就从自动试验模式开始:
 
  找频阶段:此时,输出功率到设定值后(输出电压点空比)输出频率会开始闪烁,高压显示值会随着更新,速度非常快哟,找到谐振点后,蜂鸣器会响一声,找频结束。不用怀疑有二种结果:一种是进入下步升压阶段,一种是找不到谐振点。槽糕,找不到谐振点怎么办?不仿把输出电压占空比调大点再试一下。
 
  升压阶段:随着蜂鸣器响一声,输出功率(输出电压占空比)开始增加,有可能你觉得0.5%的升压速度不过瘾,好吧,我们交替进行,你只要一出手,点一下下面的输出功率反白处,就自动转成手动升压模式
 
  有可能离试验电压相差太大,放心吧,给你2%的增加速度,但接近试验电压时一定要减小步进。只到试验电压到设定电压为止。
 
  计时阶段:随着电压升到设定的电压值,蜂鸣器响一声开始按设定的时间计时,到试验时间结束时,会自动退出试验。
 
  到此试验就基本结束,有朋友会问:能不能做一下手动试验呢,好吧,点击手动试验进入,首先进行手动调频点击输出频率处,可以增加或减少5HZ ,1HZ,0.1HZ,0.01HZ直到高压显示值大时,即为谐振点。此时点击输出功率处
 
  调节方法和频率调节相同。
 
  1.3 励磁变压器:
 
  1. A1、A2 等高压端的电压值是根据用户试品对象特殊设计的,不能接错。
 
  2. 一般在对试验电压低、电流大的试品试验时接较低电压端,反之接较高电压端。
 
  3.用于发电机、电动机耐压的谐振装置的励磁变压器的输出电压较高,在使用时请尽可能将连接线与其他物体隔离。
 
  4. 励磁变压器的接地端是保证隔离效果和安全的重要端口,必须可靠接地。
 
  1.4 电容器分压器:
 
  1.我们提供的电容器分压器是保证在不带任何试品的情况下,可以自升压的*件,主要用于检查装置和效验分压器。
 
  2.电容分压器的额定电容量通常与所有电抗器串联时的电抗值匹配,所以在没有特殊说明的情况下,对装置自升压时请将所有电抗器串联连接。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智慧城市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智慧城市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智慧城市网www.afzhan.com”。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智慧城市网www.afzhan.com)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编辑精选

更多

本站精选

更多

专题推荐

更多

名企推荐

更多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0000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