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端

液晶监视器护眼方法及常见故障解决

2012年07月19日 17:01智慧城市网点击量:1073

  随着视频监控的广泛应用,人们不仅追求终端监视设备的显示效果,而且还对监视设备的*、无闪烁、环保、节能等指标也越来越关注。
  
  监控显示器护眼方法
  
  那么将监视器由CRT换成液晶后,眼睛却比以前更容易疲劳了。有什么好办法吗?
  
  试试调一下监视器的亮度与对比度、改变背景颜色,看看效果如何。如果每天都要长时间面对液晶监视器的话,也许该安装视保屏了。看电脑显示器看得眼睛疲劳,这种经历恐怕谁都遇到过吧。这种状态持续下去就会引起眼力劳损,并出现视力模糊、肩酸、头痛、全身疲劳、视力下降等病症。
  
  造成眼睛疲劳的原因包括:映射到显示器上的光线及反射光、画面闪烁等。
  
  与CRT相比,液晶监视器基本上不存在画面闪烁问题。相比之下,映射光线及反射光却成了液晶监视器的问题。当日光灯或人的面部等映射到屏幕上后,就增加了读取画面的难度,使眼肌活动超过正常水平,可以说正是这个原因造成了眼睛的疲劳。另外,液晶监视器近来向高亮度高对比度发展。这尽管有利于色彩显示,但同时也使眼睛更容易疲劳。因此,使用液晶监视器工作时要尽量想办法避免眼睛疲劳。
  
  调整画面的亮度,对比度及色彩
  
  调整画面对比度与亮度。但如果长时间进行普通监视工作的话,适当降低对比度与亮度就能减少眼睛疲劳。液晶监视器具有调整亮度与对比度、上下左右偏差及倾斜等功能。试一试用这些功能来调整亮度与对比度。但亮度与对比度过低的话更容易造成眼睛疲劳,所以要多试几次调到适合自己的状态。至于调整方法,请参考各监视器的说明书。
  
  另外,通过Windows的画面设置,还可以改变窗口的颜色配置。选择控制面板的[显示],依次点击[外观][详细设置],就可以换成自己喜好的颜色配置了。在初始设定中,由于窗口背景的白色过于强烈,把它改成奶油色或淡绿色会有不错的效果。请在[]中选择[窗口],通过[色1]换成喜爱的颜色。
  
  根据软件不同,有时即便做了上述变更,窗口颜色也改不过来。在这类软件的菜单中,大都有单独的窗口背景设定指令,请通过帮助来进行确认。
  
  在屏幕上安装视保屏
  
  要想通过减少屏幕反射与映射来避免眼睛疲劳,zui有效的办法就是在屏幕上安装视保屏。透过率是指光透过视保屏的比率。这一数值越小,表明视保屏的颜色越浓。在进行图片与照片等处理作业较多时,需要尽量接近自然色彩,所以应选择透过率数值高的产品(80~90%左右)。而平时就觉得屏幕刺眼的人选择透过率较低的产品(50~70%)。
  
  液晶显示器常遇问题解决
  
  近年来,LCD以其所具备的高清晰度、宽可视角度、高亮度、长寿命等优点已逐渐吸引用户眼球,但一些常遇问题也慢慢浮出了水面。监视器作为矩阵控制系统的监视器终端时,为什么在矩阵控制器切换图像是会出现一段时间的不同步现象?
  
  在监控系统中,每路前端设备(如摄像机)等输出的图像信号中的场同步信号如果存在相位差,则矩阵控制器切换各路图像信号时,监视器便会出现一段时间的不同步现象,相位差越大,不同步的时间就越长。因此建议在构建监控系统时,应尽量选用带有外同步(GEN-LOOK)输入的前端设备,并且所有的前端设备均使用外同步方式,即各路图像信号的同步都受同一同步信号控制,促使监视器屏幕显示同步。
  
  在使用监视器观察图像时,为什么有时会出现图像扭曲、变形失真、行场不同步甚至无输入信号的故障、现象?
  
  1、监视器的行业标准规定,专业监视器的输入信号幅度为1Vp-P±3dB(约0.7Vp-P—1.4Vp-p),输入阻抗为75欧姆。因此,如果输入信号由于线缆衰减、阻抗不匹配或传输电缆的BNC头制作不规范等原因,造成输入信号幅度远低于0.7p-p;或者由于摄像机的输出不规范或接入了某些不规范的接入设备(如分配器、放大器等)导致输入信号幅度远大于1.4Vp-p时,均有可能造成图像失真、行场不同步等现象。
  
  2、由于视频频率范围较宽,视频信号在传输过程中较易受到干扰(包括50Hz电源干扰,电磁波干扰等),从而影响图像质量。干扰严重的可能造成图像扭曲、变形、滚道、行场不同步。因此监控系统安装过程中,视频线必须远离电磁波干扰源。
  
  3、前端设备、控制主机设备及终端设备之间的电位有电位差也会干扰视频信号,造成图像信号的畸变或图像出现滚道,如果在整个系统带电接入时(即前端设备、主控设备及终端设备均处于通电状态下接入BNC头连接前后端设备时),可能由于前后端设备的地线(实际上是便是传输电缆的屏蔽层)之间的电位差造成地对地跳火,这一跳火严重时会击毁输入端的元件或PCB板砂锅内的地级敷线。造成输入端开路,输入无图像故障。因此监控系统工程的建设应严格按规范设计、施工。接地母线应采用足够截面积的铜制导线,确保前后端的地对地电阻。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智慧城市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智慧城市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智慧城市网www.afzhan.com”。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智慧城市网www.afzhan.com)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编辑精选

更多

本站精选

更多

视频直击

更多

专题推荐

更多

名企推荐

更多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0000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