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端

研究发现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13在痒觉中的作用及机制

2021年01月11日 07:21上海士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点击量:306

 
该研究由中国科学院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创新中心(神经科学研究所)、神经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员张旭研究组,与中科院分子细胞科学创新中心(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细胞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员鲍岚研究组合作完成。
 
研究团队前期工作发现了伤害性感觉神经元中选择性地高表达一种非分泌型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ibroblast growth factor,FGF)13,将小鼠背根节(Dorsal root ganglion,DRG)伤害性感觉神经元中的FGF13特异性敲除后,这些小鼠*丧失了对伤害性热刺激的反应(Yang et al., Neuron, 2017)。前人研究还证实,激活DRG中的伤害性感觉神经元可以产生痒觉。然而,FGF13是否在痒觉感知过程中发挥作用并不清楚。
 
研究团队利用在DRG伤害性感觉神经元中FGF13特异性敲除小鼠,发现这些小鼠对组胺引起的抓挠次数显着下降,在前20分钟的记录中小鼠几乎没有抓挠动作。通过细胞电生理以及钙成像检测技术,发现FGF13缺失后对组胺反应的DRG神经元百分数显着下降。组胺激活胞内信号通路需要先结合相应的受体,目前已知的组胺受体共四种,包括H1R、H2R、H3R和H4R。通过检测组胺刺激下四种不同的组胺受体介导的动作电位反应,结合不同的组胺受体激动剂引起FGF13缺失小鼠抓挠行为的不同,发现H1R是介导组胺刺激后FGF13参与的下游信号通路的主要受体。进一步研究表明,FGF13对H1R并没有物理上或功能上的直接作用。
 
研究团队以往研究已证实,FGF13可以通过结合电压门控钠离子通道NaV1.7影响神经元动作电位的生成(Yang et al., Neuron, 2017)。为了探索NaV1.7在FGF13所介导的痒觉反应中的作用,研究团队进一步利用细胞电生理记录,发现钠通道拮抗剂河素TTX以及NaV1.7特异性拮抗剂均可以显着降低神经元对组胺反应,阻断FGF13与NaV1.7的相互作用,不仅降低了神经元对组胺反应,而且可以产生类似于FGF13缺失小鼠抓挠次数下降的行为学表型。此外,研究还发现FGF13缺失小鼠对非组胺(五羟色胺5-HT以及氯喹CQ)类致痒剂产生的抓挠反应以及DNFB模拟的临床慢性瘙痒也有不同程度的下降。该研究揭示了在外周神经系统中FGF13通过与Nav1.7相互作用介导痒觉感受的新功能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智慧城市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智慧城市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智慧城市网www.afzhan.com”。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智慧城市网www.afzhan.com)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编辑精选

更多

本站精选

更多

视频直击

更多

专题推荐

更多

名企推荐

更多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0000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