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端

风力发电 风机 防雷 接地 风力发电机防雷规范

2011年07月08日 14:55深圳市昌遂科技有限公司点击量:6918

  摘要:风电是新兴的清洁能源,随着全国各地纷纷新建的风场,风电防雷的问题逐步得到了风电企业和风电配套厂商的重视,08年我国*份有关风电防雷的行业技术性规范《风力发电机组规范》由中国船级社发布,本文通过工程实践结合该行业规范介绍一些风电防雷常见的问题及解决方案,希望能在工程实践中起到一定作用。
  
  关键词:风力发电风机防雷接地风力发电机防雷规范
  
  1.风电防雷的组成
  
  风电的防雷主要由雷电电磁脉冲防护系统和直击雷防护系统组成。
  
  雷电电磁脉冲防护系统主要针对风电的控制系统;直击雷防护系统主要包括风塔、叶片及接地系统的防护。
  
  从构筑物的角度进行考虑,风塔可以进行LPZ进行防雷分区,按照这种分区方式同样可以确定风塔的不同位置需要采取什么样的防护措施。按照危险成都进行划分:处于LPZ0区的部分包括叶片、风速仪,LPZ1区包括:风机(机舱)罩、塔桶内电缆、,LPZ2区包括:变浆柜、控制柜、等。
  
  2.控制系统的防雷设计
  
  对于处于野外高雷击风险环境的雷电电磁脉冲防护应重点考虑采用等电位、屏蔽及在控制线路上安装SPD。
  
  2.1机舱内的等电位系统设计
  
  风电控制机舱内主要有变浆控制柜、制动控制柜、机械箱(齿轮箱)、液压控制柜、发电机及传动系统,由于各系统之间的链接主要是靠地板的链接,各金属外壳间存在一定的接触电阻,所以应重点做好设备之间的等电位链接,可在用紫铜带或者铜编织带进行可靠的等电位链接。
  
  2.2屏蔽措施
  
  屏蔽措施主要针对目前国内一些风机外科采用高强度玻璃钢材料而言,由于雷电电磁脉冲的冲击是在空间范围内存在的,所以,为了减少机舱内电子设备受雷电电磁脉冲的冲击,应采用金属的机舱罩,削弱雷电电磁脉冲对机舱内设备的影响,减小雷电电磁脉冲的强度,同时也可有效的减少雷电电磁脉冲在线路上产生的浪涌脉冲。
  
  2.3在不同位置安装相应的SPD
  
  根据国外风场的统计数据表明,风电场因雷击而损坏的主要风电机部件是控制系统和通讯系统。雷击事故中的40%~50%涉及到风电机控制系统的损坏,15%~25%涉及到通讯系统,15%~20%涉及到风机叶片,5%涉及到发电机。由此可见,雷电对风机系统遭成的影响是不同的,进行具有针对性的防护是避免和减少事故的重要手段。按照IEC61312-3、61024和61400及GB50057-1994中关于雷电流分配的推荐计算可计算出风机内部不同系统存在的雷击电流强度。
  
  其中:Is为流入单一系统的雷电流
  
  Imax为预计雷击电流,其中入地50%,整个系统分配50%,所以本计算中直接按照50%进行计算;
  
  N为电控系统数量,本计算采用系数2,即电源系统(三项4线制,N线部分留,非屏蔽屏蔽)、信号通讯控制系统(3线系统+网线,屏蔽)。(各系统分量)通过计算得出,分配在电源线上的雷电电磁脉冲电流为16.6KA,分配到信息系统上的雷电电磁脉冲电流为3.08KA,据此,结合风机的工作特点进行避雷器的选型设计:
  
  2.3.1电源系统的避雷器选型
  
  电源系统避雷器的选择,首先应符合电源系统的工作电压,并且zui高持续运行电压应是工作电压的1.5-2.2倍,同流量应按照zui大计算同流量增加30%冗余量进行选择,按照1.5MW风机进行设计,定子额定电压690V,通流量按照16.6(1+30%)=22KA进行产品选型。
  
  电机侧的避雷器选型为:CAN-TY30-800R
  
  轮殼控制器配置电源电涌保护器:CAN-TY20-600R
  
  2.3.2信号系统的避雷器选型:
  
  信号避雷器的选择与电源避雷器的选择类似,信号线上的避雷器应实现避雷器每线通流量达到5KA,工作电压符合系统运行电压;
  
  轮殼控制器的信号避雷器的选择:CAN-2R/24
  
  3.叶片系统的防直击雷措施
  
  作为风力发电机组中位置zui高的部件,叶片是雷电袭击的首要目标,同时叶片又是风力发电机组中zui昂贵的部件,因此叶片的防雷击保护至关重要。研究结果表明叶片的*绝缘不能降低被雷击的风险而只能增加受损伤的程度,而在很多情况下雷击的位置在叶尖的背面。国内某风电企业为风力发电机组的叶片研制开发了专门的防雷系统,由雷电接闪器和雷电传导部分组成。雷电接闪器是一个特殊设计的不锈钢螺杆,装置在叶片尖部,即叶片zui可能被袭击的部位,接闪器可以经受多次雷电的袭击,损坏后也可以方便地更换。
  
  在叶片内部,雷电传导部分将雷电从接闪器导入叶片根部的金属法兰,通过轮毂传至机舱。在轮毂的法兰处装有间隙放电组成的保护将雷电流迅速传至机舱底座,释放雷击过电压。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智慧城市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智慧城市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智慧城市网www.afzhan.com”。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智慧城市网www.afzhan.com)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编辑精选

更多

本站精选

更多

视频直击

更多

专题推荐

更多

名企推荐

更多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0000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