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端

怎样判断一个交换机能带几台网络摄像头?

2019年01月15日 13:36$artinfo.Reprint点击量:2046

  经常有朋友会有这样的疑惑,一个交换机究竟能支持多少个网络监控摄像头?千兆交换机一般接200万网络摄像机能接几个?24个网络头,用一台24口百兆交换机行不行?这样的问题。下面就这类问题做一些简单的分析!
 


 

  根据摄像机的码流和数量来选择
 
  1、摄像机码流
 
  2、摄像机的数量
 
  要弄清楚交换机的带宽容量。常用交换机有百兆交换机、千兆交换机。它们的实际带宽一般只有理论值的 60~70% ,所以它们端口的可利用带宽大致是 60Mbps 或 600Mbps。
 
  举例:根据你使用的网络摄像机的品牌看单台码流,再去估算一台交换机能接多少台摄像机。
 
  比如 :
 
  ①130 万:960p 摄像机单台码流通常 4M,用百兆交换机,那么就可以接 15 台(15×4=60M); 用千兆交换机,可以接 150(150×4=600M) 。
 
  ②200 万: 1080P 摄像机单台码流通常 8M,用百兆交换机,可以接 7 台( 7×8=56M); 用千兆交换机,可以接 75 台(75×8=600M) 这些都是以主流的 H.264 摄像头为例给大家讲解的,H.265 减半就可以了。
 
  从网络拓扑结构上来讲,一个局域网通常是两到三层结构。接摄像机那端为接入层,一般用百兆交换机就够了,除非你在一个交换机上接了很多个摄像机。
 
  汇集层、核心层则要按该交换机汇聚了多少路图像来计算。 计算方法如下:如果接 960P 的网络摄像机,一般 15 路图像以内,用百兆交换机;超过 15 路则用千兆交换机;如果接 1080P 的网络摄像机,一般 8 路图像以内,用百兆交换机,超过 8 路则用千兆交换机。
 


 

  交换机的选择要求
 
  1、接入层交换机的选择
 
  条件 1: 摄像机码流:4Mbps,20 个摄像机就是 20*4=80Mbps。
 
  也就是说,接入层交换机上传端口必须满足 80Mbps/s 的传输速率要求,考虑到交换机实际传输速率(通常为标称值的 50%,100M 的也就 50 M 左右,),所以接入层交换机应选用具有 1000M 上传口的交换机。
 
  条件 2: 交换机的背板带宽,如选择 24 口的交换机,自带二个 1000M 口,总共 26 口,则接入层的交换机背板带宽要求为:(24*100M*2+1000*2*2)/1000=8.8Gbps 的背板带宽。
 
  条件 3: 包转发率:一个 1000M 口的包转发率为 1.488Mpps/s, 则接入层的交换机交换速率为:(24*100M/1000M+2)*1.488=6.55Mpps。
 
  根据以上条件得出: 当有 20 路 720P 摄像机接入一个交换机时,此交换机至少必须具有 1 个 1000M 上传口、20 个以上的 100M 接入端口才能满足需求。
 
  2、汇聚层交换机的选择
 
  假如总共有 5 个交换机接入,每个交换机有 20 摄像机,码流为 4M,那么汇聚层的流量为:4Mbps*20 *5=400Mbps,那么汇聚层的上传端口必须是 1000M 以上的。
 
  如果 5 个 IPC 接入一个交换机,一般情况下需使用一个 8 口的交换机,那么这个8 口的交换机是否满足要求?可以看如下三个方面:
 
  背板带宽:端口数*端口速度*2=背板带宽 ,即 8*100*2=1.6Gbps。
 
  包交换率:端口数*端口速度/1000*1.488Mpps=包交换率,即8*100/1000*1.488=1.20Mpps。有些交换机的包交换率有时计算出不能达到此要求,那么就是非线速交换机,当进行大容量数量吞吐时,易造成延时。
 
  级联口带宽:IPC 的码流*数量=上传口的小带宽,即 4.*5=20Mbps。通常情况下,当 IPC 带宽超过 45Mbps 时,建议使用 1000M 级联口。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智慧城市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智慧城市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智慧城市网www.afzhan.com”。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智慧城市网www.afzhan.com)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编辑精选

更多

本站精选

更多

专题推荐

更多

名企推荐

更多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0000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