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端

动力电池发生燃烧的可能原因有哪些?

2018年03月27日 09:38东莞市高升电子精密科技有限公司点击量:332

爆炸是动力电池系统较为常见的危害表现,造成的影响,也更为严重,不但会造成财产损失和环境破坏,甚至会造成人身伤害或生命危险。

 

 

动力电池发生燃烧的可能原因有哪些?

导致动力电池系统发生燃烧或爆炸的可能原因有:

一动力电池(电芯)的放热副反应导致热失控,引燃电解液和其他可燃物质;

动力电池系统的高压回路中局部连接抗阻抗过大,有大电流流过时倒至温度上升达到着火点温度,引燃动力电池系统内部的可燃物质;

动力电池系统外部发生燃烧,导致动力电池系统内部温度持续上升,达到着火点温度,引燃内部的可燃物质。

针对电动汽车的使用的情况分析,*种情况的发生概率较高,危险系数也较高,电芯的放热副反应导致热失控是动力电池系统发生燃烧或爆炸的主要原因。

 

锂离子电池内部主要放热反应有:

ESI膜的分解,温度范围是90~120℃;

负极与电解液的反应,温度达到120℃以上;

电解液分解,温度大概在200℃左右;

正极与电解液的反应,伴随正极分解析出氧气,温度范围在180~500℃;

负极与粘结剂的反应,大概在240度以上。

电芯热失控(燃烧、爆炸)的根本原因是电芯内部的放热副反应导致热量累积,电芯对外热交换的速率小于热量积累速率,温度持续升高,直接达到着火点温度,引起燃烧和爆炸。

电芯内部的热过程遵循能量守恒:Qp = Qe + Qa

公式中Qp为电芯内部各种负反应所产生的热量,Qe为电芯与环境交换的热量,也就是散热,Qa是电信自己吸收的热量及热积累。如果Qe≥Qp则Qa为为负值或零,电芯内部温度不会上升,不会产生热失控;如果Qe<Qpq为,电芯内部温度会持续上升,直至达到热失控温度200~300℃。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如果不能阻断电芯内部的放热副反应,电信内部的温度就会一直上升,直至发生热失控事件,要降低事故发生的风险,可采取的措施有:

采取保护措施,降低外部突发因素发生概率(比如过充、过放、过热、短路、挤压、穿刺等);

阻断放热副反应的正反馈过程,如在PACK模组在采用邦定保险丝工艺,或在正负极材料与集流体之间增加PTC材料;

降低放热副反应所产生的热量,如选择磷酸铁锂正极材料,改变电解液的有机溶剂成分等;

提高着火点温度,如在电解液中添加阻燃材料,选用陶瓷隔膜等;

提高散热能力,避免热积累,如力朗电池采用的液冷设计方案,也有个别方案将整个电池,浸在冷却液中。

以上,所总结的热失控机理与防范措施,在电池全系电池设计、制造中都有实践,但是针对实际中不同材料体系会有不同化学特性,其电芯热失控机理存在不同,不同的系统设计也会导致系统级的危险和解决措施各不相同。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智慧城市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智慧城市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智慧城市网www.afzhan.com”。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智慧城市网www.afzhan.com)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编辑精选

更多

本站精选

更多

视频直击

更多

专题推荐

更多

名企推荐

更多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0000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