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端

于泉:智慧交通与智能交通辨析

2017年09月05日 14:17智慧城市网点击量:3759

  当下智慧交通的概念在交通行业越来越流行,一时间,无智慧不交通,无交通不智慧,似乎我国的交通已经进入了全面智慧、全民智慧、全企业智慧的美景。当然也有不少行业内的人士提出疑问:
 
  智慧交通和智能交通,到底谁更技高*? 到底zui终的方向是智能交通还是智慧交通? 两者共同点在哪里? 两者的差异性又在何处? 笔者尝试把自己的理解整理如下,希望能投石问路,小试涟漪。
 
  1、什么是智能交通
 
  *,智能交通系统在以惊人的速度发展,世界上很多国家都争先恐后地进行开发研究,可以说目前美国、日本和欧洲三大体系主导着智能交通技术的发展,从每年的ITS WORLD CONGRESS大会举办地可以发现,自1994年开始,到2017年即将在加拿大蒙特利尔举办的第24届大会,除了1998年第5届、2010年第17届和2015年第22届在韩国举办,2007年第14届在中国举办、2016年第23届在澳大利亚举办外,其他19次会议都在美国、日本和欧洲举办。
 
  争夺举办地的背后一方面有经济刺激发展的需求,一方面也是展示当地智能交通发展水平和实力的见证。
 
  智能交通系统(ITS)的名称是由日本人井口雅一在1990年首先提出,或许当时的ITS还没有引起行业的足够认识,直到1994年美国交通研究组织IVHS(inligent vehicle highway Society)更名为ITS America后,ITS的名称得到推广和流行。
 
  如果按照*届ITS世界大会主席的定义,智能交通系统是在较完善的道路基础设施之上,将*的信息技术、通信技术、控制技术、传感器技术以及系统综合技术有效地集成并应用于地面运输系统,从而建立起大范围内发挥作用的,实时、准确、的地面交通系统。
 
  智能交通系统是将人、车、路三者综合起来考虑。
 
  在系统中,运用了信息技术、数据通信传输技术、电子传感技术、卫星导航与定位技术、电子控制技术、计算机处理技术及交通工程技术等,并将系列技术有效地集成、应用于整个交通运输管理体系中,从而使人、车、路密切配合,达到和谐统一,发挥协同效应,极大地提高了交通运输效率,保障了交通安全,改善了交通运输环境,提高了能源利用效率。
 
  智能交通系统中的"人"是指一切与交通运输系统有关的人,包括交通管理者、操作者和参与者;"车"包括各种运输方式的运载工具;"路"包括各种运输方式的道路及航线。
 
  "智能"是ITS区别于传统交通运输系统的zui根本特征。
 
  借用下面的智能交通系统结构示意图,可以发现,无论子系统有多少,无论其链接的对象有多少,其信息交互都通过交通综合信息中心或平台来进行,或者说集中式、集成型智能交通是提出智能交通系统的初衷。
 
能交通系统示意图1
 
智能交通系统示意图2
 
  2、什么是智慧交通
 
  时代的变迁,技术的发展,数据的“野蛮”生长,引发了“数据为王”的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为交通的发展带来了重大的变革。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云计算等技术(简称为“大”、“物”、“移”、“云”)在交通领域的发展和应用,不仅给智能交通注入新的技术内涵,也对智慧交通系统的引出、发展和理念产生巨大影响。
 
  2009年,IBM提出了智慧交通的理念。
 
  其理念起源于2008年经济危机时,IBM提出的智慧星球(smart planet)的想法。但是如果现在访问IBM的智慧交通部分内容,可以发现其服务于智慧交通的产品、技术或案例都是围绕着航空、物流、火车和旅游出行。其真正的动机在于销售为这些领域打造的大数据、云平台服务等。
 
  不过借用其提出的智慧城市(smart cities)的机遇,智慧交通的概念在国内就这样不知不觉的流行起来。
 
  按照某种说法,智慧交通的前身是智能交通(Inligent Transport System,简称ITS),是在智能交通的基础上,融入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等高新IT技术,通过*汇集交通信息,提供实时交通数据下的交通信息服务。
 
  大量使用了数据模型、数据挖掘等数据处理技术,实现了智慧交通的系统性、实时性、信息交流的交互性以及服务的广泛性。随着大数据技术研究和应用的深入,对交通管理、交通运输、公众出行等等交通领域全方面以及交通建设管理全过程进行管控支撑,使交通系统在区域、城市甚至更大的时空范围具备感知、互联、分析、预测、控制等能力,以充分保障交通安全、发挥交通基础设施效能、提升交通系统运行效率和管理水平,为通畅的公众出行和可持续的经济发展服务。
 
  智慧交通系统的结构示意图一般分为5层,感知层、网络层、云平台、数据库和应用层。
 
智慧交通系统架构示意图
 
  3、智慧交通与智能交通之辩
 
  我们不妨参考《智能》一书的说法,该书由法国社会学家、记者弗雷德里克·马特尔所著。作者认为:从感觉到记忆到思维这一过程,称为“智慧”,智慧的结果就产生了行为和语言,将行为和语言的表达过程称为“能力”,两者合称“智能”,将感觉、记忆、回忆、思维、语言、行为的整个过程称为智能过程,它是智力和能力的表现。
 
  另外从生物学角度来说,智慧是生物所具有的基于神经器官(物质基础)一种的综合能力,包含有:感知、知识、记忆、理解、联想、情感、逻辑、辨别、计算、分析、判断、文化、中庸、包容、决定等多种能力。
 
  智慧让人可以深刻地理解人、事、物、社会、宇宙、现状、过去、将来,拥有思考、分析、探求真理的能力。与智力不同,智慧表示智力器官的*功能,与“形而上谓之道”有异曲同工之处,智力是“形而下谓之器”。智慧使我们做出导致成功的决策,有智慧的人称为智者。
 
  如此看来,从战略的角度来说,智慧交通的层次侧重于逻辑、思考和探求,智慧交通应该是从国家或整体层面设计规划交通的信息化,其功能更接近于大脑在综合各种状况下经过思考做出决策的过程。
 
  从战术的角度而言,智能交通层次更侧重于执行、操作和表达,智能交通应该是结合智慧思考过程后的行为和语言的表达过程。
 
  因此我们是不是可以这样来界定两者:当某个项目更多地是从战略规划或者对未来设想的角度来阐述,用智慧交通说辞更为贴切;如果某个项目更多地是脚踏实地、付诸实施,强调各个系统能够落地生根、开花结果的过程,用智能交通来描述或许更好。
 
  所以,貌似智慧交通高于智能交通的认识,在我们剖析了其起源和发展过程以及内容之后,我们是不是可以将两者放在合适的位置上,各就其位,各司其职。如同交通行业的“学院派”和“实践派”,前者更注重理论,当然也想结合实践,后者更偏重应用,当然也需要理论支撑。
 
  智慧交通是在智能交通发展过程中逐步提升出来的“形而上”之道。两者相互依存,相互生长。
 
  (原标题 无智慧不交通 无交通不智慧 | 于泉:智慧交通与智能交通辨析 文 | 北京工业大学城市交通学院副教授 于泉)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智慧城市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智慧城市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智慧城市网www.afzhan.com”。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智慧城市网www.afzhan.com)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编辑精选

更多

本站精选

更多

视频直击

更多

专题推荐

更多

名企推荐

更多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0000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