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端

GPS技术在119指挥系统中的应用

2010年01月22日 10:55$artinfo.Reprint点击量:1175

        灭火救援,如何进一步提高消防*的快速反应能力,加强消防车辆的动态管理、动态调度、动态指挥?在119指挥系统中引入GPS技术恰恰解决了这些问题。

       GPS是由美国国防部开发的一套基于卫星的无线导航系统,它可以有无限个用户同时使用,为陆、海、空三大领域提供实时、全天候和性的导航服务。GPS的主要特点是全天候;覆盖;三维定速定时高精度;快速省时率;应用广泛多功能。

        在119指挥系统中,消防实力动态管理是集卫星定位技术(GPS)、蜂窝移动通信技术(GSM)、地理信息系统技术(GIS)、综合数据通信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等于一体,实现消防车辆的动态管理、调度、指挥的子系统。在这个系统中,主要使用了GPS的车辆导航、车辆跟踪、车辆定位、车辆调度等技术,即系统的车载设备。

        系统结构

        119指挥系统中的消防实力动态管理子系统主要有三部分组成,即车载设备、119指挥中心、地理信息采集。

       其中,车载设备包括GPS/GSM车载控制器、信息显示屏等。119指挥中心包括车辆实时监控、数据库管理、电子地图等。地理信息采集包括位置信息采集设备,运行在笔记本电脑上的位置信息采集软件。整个系统中,GPS技术是关键。GPS和电子地图可以实时显示消防车辆的实际地理位置,火场附近的消火栓、水源、消防重点单位以及一些标志性的建筑物,为119指挥中心提供火场的*资料。119指挥中心根据这些资料对灭火救援进行动态的调度指挥。

        车载设备

        车载设备由GPS接收板、GSM收发板、控制板、车载、信息显示等终端组成。GPS接收板、GSM收发板、控制板内置于各类消防车辆中,可全天候实时计算本车运动状态信息,车辆位置可以到15米以内。车载设备安装后便进入24小时开启,在GSM网覆盖范围内,实现远程对消防车辆等目标的监控、调度和指挥。

         车载设备具有以下功能:

1. 车辆跟踪

        车载设备可响应跟踪命令,然后定时连续的向所在指挥中心发送其位置信息。跟踪有两种启动方法:由车载设备启动或指挥中心下发跟踪命令。同时,车载设备还具有拒绝跟踪的功能。

2. 车辆寻址

        寻址由指挥中心下发寻址命令,车载设备接到寻址命令后,向该指挥中心发送车辆的当前位置信息。

3. 求助/信息服务

        车载设备配有求助/信息按键,按下后可向所在指挥中心报告其位置,并自动拨通指挥中心的与服务人员进行通话。

4. 防破坏报警

        车载设备具备防破坏能力。当车载设备电源线开路或者GPS天线开路、短路是,车载设备会立即向指挥中心发出破坏报警信号。

5. 自检及故障告警

        车载设备定时检测其工作是否正常,并按一定的时间间隔向指挥中心报告。当车载设备发生电源欠压等故障时,故障指示灯会变亮。故障信息将随自检信息发回所在指挥中心。

        报警功能还包括紧急报警和车辆越区报警。

6. 远程监控

         车载设备可响应监控中心下发的各种监控命令。

7. 车载

        车载设备不仅具有的一般功能,同时也具有限制使用的特殊功能。限定可打的条件,防止非法呼叫。在消防车辆上配置了手柄,在有火情出现的偏远山区,车载设备可作为使用,它可以解决350兆无线电台的盲区问题。

8. 用户密码

        车载设备具有密码操作功能。对一些特殊的用户功能,用户必须要通过密码进行操作,以保护用户的使用权限。

        车载设备还具有定长和定时呼叫等功能。

        GPS的通信平台

        通信平台是整个网络系统的中枢,一方面对车载设备送来的信息进行分类处理,并分发至119指挥中心;同时,将119指挥中心发送给车载设备的信息进行处理后传给GSM短信中心;通信平台还负责本中心与其他中心之间的信息交换。车载设备中的手柄可以使用GSM的话音功能与消防车辆上的人员进行对话,或者使用液晶显示终端进行汉字收发对话。因此,确保了指挥中心与消防车辆的通信畅通。

        在119指挥系统中运用GPS技术后,可以很好的实现对整个灭火救援过程进行调度指挥,提供交通水源、应急措施等信息服务,从而进一步提高*的快速反应能力,增强*战斗力,真正做到了信息化、数字化服务于消防的基层工作,适应新时期新条件对消防工作的新要求。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智慧城市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智慧城市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智慧城市网www.afzhan.com”。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智慧城市网www.afzhan.com)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编辑精选

更多

本站精选

更多

专题推荐

更多

名企推荐

更多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0000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