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端

智能化生活的未来 关键在计算机视觉

2016年05月27日 13:36智慧城市网点击量:2415

  机器自动化和信息化的普及,使得楼宇建筑从一个冷冰冰的盒子,变成能为人们提供更加舒适、节能、符合生态要求的生活与工作环境的智慧综合体。现代建筑技术与现代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控制技术相结合下,使得智能建筑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建筑物了。
  

  虽然其包含了通信、安防、能源管理等多个系统,但说到现在的智能建筑就不得不提及IBMS(智能建筑管理系统),IBMS把各种子系统集成为一个“有机”的统一系统,其接口界面标准化、规范化,完成各子系统的信息交换和通讯协议转换,使得楼宇建筑中如门禁、安防、灯光等各个软硬件系统之间相辅相成,从而帮助楼宇业主和物业,在实现楼宇运营管理流程标准化的同时,提高楼宇运营效率,降低运营成本和能耗。所以IBMS的集成与控制的程度,会从根本上影响建筑的智能化程度。
  
  开放小区新政智能建筑何去何从
  
  IBMS要处理的问题需求远不止建筑物本身,如何适应这瞬息万变的环境并与之互动,考验着一个智能系统的真正能力。所谓总会有计划赶不上变化的时候,正如在今年2月21日,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里提到,关于不再建设封闭住宅小区,已建成的住宅小区和单位大院要逐步打开,以此提升小区与城市的整体融入性,解决交通路网布局以缓解交通拥堵。
  
  目前,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的这一意见属于党和国家政策的层面,还没正式立强制性的法令,但也很明确指出今后小区建设的方向,住宅小区的开放化、公共化,会导致陌生人流量和车流量的激增,进出小区不再进行访客登记,这为个人住户的居住安全埋下了隐患。
  
  小区变成社会用地后,面对复杂的社会环境,智能建筑的IBMS要动态地联动智能建筑内各子系统,为业主的财产守好*道关卡。毕竟,安防系统本身就是由多种安防子系统集合而成,复杂的公共环境考验着IBMS对新技术的软硬件扩展性与操控性。在另一方面来看,这是一个对智能建筑普及化的好机遇,也是对目前市场上众多IBMS厂商的一次优胜劣汰。
  
  智能化的未来在计算机视觉
  
  监控设备作为安防系统的标配,同时现在也成了智能建筑中*的感知层硬件,现在的网络摄像机普遍能提供1080P60FPS全高清影像。针对开放式小区,对于楼宇人员的出入还能提供人脸识别、动作识别甚至声音识别等信息反馈到IBMS里。然而,对于智能建筑而言仅需自动识别就够了?
  
  智能化是自动化的zui高境界,表现为系统自主、优化地调节和准确、协调地互动,其中环境感知能力是智能化的基础,而‘视觉’则影响重大,例如一个人就算不发出声音,只要存在就会被‘视觉’感知到,同时‘视觉’也是与用户进行复杂互动的基础。
  
  目前,图象和视频的分析技术,已成了人工智能领域的其中一个研究分支——计算机视觉,着重于让计数机解析对图像内容意义。可以说,图像信息的自动解析是监控系统智能化的标志,更是智能建筑的基本能力。
  
  从应用方面来看,图像解析分两个层次,一是图像识别,主要利用图像信息的空间分辨能力,实现个体的身份认证;二是图像内容分析、主要是利用图像信息的时间分辨能力,理解图像,进行目标行为的分析。
  
  图像识别在目前安防摄像机里普遍能做到,但图像内容中的图像语音分析能做到的凤毛麟角,例如通过阅读一段图像,理解图像的内容并把它表达出来,它描述的不是图像本身,而是图像的结构及表现的内容、情节。只要当智能建筑具有了与人一样的理解图像的能力,才能进一步提高服务的效率与质量。
  
  智能建筑与人工智能
  
  试想,集成图像内容的识别和分析算法IBMS,使得智能建筑不但能识别该图像内容的元素,同时还能理解图内各个元素间的逻辑关系。这样就算是开放性的小区,对小区人员特定的行为动作进行预判分析,及时在IBMS里得到反馈并自动作出行为,而这样程度的环境感知,都是基于人工智能在建筑中的应用。
  
  按照《城市规划意见》政策内容,开放性小区解决交通路网布局以缓解交通拥堵,在未来势必成为主流,基于计算机视觉的分析,配合其他传感器采集到的小区建筑人员数据,共享彼此IBMS数据,通过云计算由人工智能结合道路交通数据,实时动态联动调度,毕竟,大数据在智能建筑的应用,实质是人工智能在楼宇建筑中的应用。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智慧城市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智慧城市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智慧城市网www.afzhan.com”。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智慧城市网www.afzhan.com)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编辑精选

更多

本站精选

更多

视频直击

更多

专题推荐

更多

名企推荐

更多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0000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