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端

什么是景深及影响因素

2016年01月18日 13:35$artinfo.Reprint点击量:3891

  什么是景深?
  
  景深是指在摄影机镜头或其他成像器前沿能够取得清晰图像的成像所测定的被摄物体前后距离范围。在聚焦完成后,在焦点前后的范围内都能形成清晰的像,这一前一后的距离范围,便叫做景深。在镜头前方(调焦点的前、后)有一段一定长度的空间,当被摄物体位于这段空间内时,其在底片上的成像恰位于焦点前后这两个弥散圆之间。被摄体所在的这段空间的长度,就叫景深。换言之,在这段空间内的被摄体,其呈现在底片面的影象模糊度,都在容许弥散圆的限定范围内,这段空间的长度就是景深。
  
  当镜头对准拍摄主体时,被摄体与其前后的景物有一段清晰的范围,这个范围就叫做景深。而景深范围内的影像清晰程度也是有所不同的,其中焦点的画面清晰程度zui高,其它部分则随着焦点的距离逐渐成正比下降。
  
  景深示意图
  
  我们常常听到的深景深,浅景深又是什么?打个比方,你用单反相机拍一个模特,你只想让人物主体是清晰的,背景是模糊的,这种背景虚化很模糊的效果就是浅景深(景深小)。反之,你在拍风景时,希望整个画面远近都是清晰的,这种虚化效果不明显的效果则是深景深(景深大)。
  
  景深有什么作用
  
  1、表现主体的深度(层次感)
  
  景深的深浅所带来的视觉感受会使得画面更具有空间深度感,也就是所谓层次感。比如我们常见以下的拍摄手法:在同一条平行线上,物体有规律且远近不同的排列着,所呈现的大小也有所不同,给人产生的视觉大小也是不同的。
  
  2、突出拍摄主体
  
  有时你所在的拍摄坏境由于背景过于杂乱,如果是大景深将杂乱背景尽收,势必会令整张照片缺乏美感。而具有明显虚化效果的小景深,一虚一实会承托出主体的特性,令画面显得更加干净明快。若适当的局部虚化,还可以为画面增添一些想象余地,更具魅力。
  
  过去笔者不太理解景深的定义时,每次和摄影师沟通,只知道说我要那种虚化效果很明显的照片...虽然对方会明白,不过也足以知道我的确很门外汉了。想必和笔者一样的同学并不少,尤其是女生。那么影响景深大小的的因素又有哪些呢?这同影响曝光同理由三大要素组成。
  
  决定景深的三要素
  
  1、光圈大小
  
  光圈越大,景深越小,光圈越小,景深越大。如果你有看过上一篇关于影响曝光的文章,对于光圈的概念应该是有所了解了。倘若没看,那简单的来说就是,你用大光圈拍摄,背景虚化效果会更明显,小光圈则相反。而所谓的大光圈也就是F值越小的数字,比如F1.2、F1.4、F2.8等等。一般F8以上都属于小光圈了,用小光圈拍摄,景深越大。
  
  光圈大小对景深的影响范围(图片来源于网络)
  
  在人像、静物、花花草草、动物等拍摄中,很多摄影爱好者会选择小景深,更好的凸显被拍主体。而风光拍摄中,相对来说大景深就运用的比较多了。因此小白们在选购镜头时,别落下大光圈镜头,一方面可以灵巧拍出浅景深效果,同时也有助于暗光环境下进行拍摄。
  
  2、拍摄距离远近
  
  主体离镜头越近,景深越小;主体离镜头越远,景深越大。在一些人像拍摄中,过去不少人一味追求很强的背景虚化效果,有时候未必就真的好看。适当的制造一些朦胧感,整个画面灰更有格调,结合光圈镜头焦距改变景深的同时,还可以通过与主体的拍摄远近距离来进行改变。笔者借用此前的一组配图来说明这个问题会比较直观。
  
  3、镜头焦距长短
  
  焦距越长,景深越小,焦距越短,景深越大。这里涉及到镜头的焦距长短,简而言之,你用长焦端拍摄,背景虚化效果则越明显;短焦则会带来景深大的效果。虽然这三点对景深均有所影响,但zui终深浅效果还是需要结合三者来拍摄。比如你用长焦端,根据光圈大小不同或是拍摄距离远近不同,景深效果也会有所不同的。绝大多数用户入手的*台单反相机都会配一个中长焦镜头,因为适用性较广,所以在实际拍摄中如果想有浅景深效果,选用镜头的长焦端就好。
  
  短焦与长焦端所拍摄出来的景深效果*不一样说到焦距还需要说到一个情况,有时候在同一个镜头、焦距、光圈、距离的情况下,你使用的不同画幅的相机,其景深范围也是不同的。原因在于等效焦距(实际焦距)的系数转换,以及物理焦距。
  
  延伸学习间接影响景深的因素
  
  说到焦距对于小白用户而言,在实际选购镜头时,可能会困惑选择怎样的镜头,我们不妨通过下面总结来看看不同焦段的镜头所适合的拍摄题材。
  

  以上可供一定的参考,但实际拍摄还是要活学活用,并非*遵循有了属于自己的一套相机,对于镜头,除了此前说到的主因之外,我们还需要了解另外两个简介影响因素。
  
  1、物理焦距
  
  物理焦距简单的说就是镜头上所标注的焦距数值,在全画幅相机上其物理焦距的视角没变化。比如它是50mm,那么实际拍摄时所达到的视角也是50mm。而在APS-C画幅相机上,其实际拍摄时所达到的焦距视角则不是50mm了,这其中需要进行一个数值转换,也需要牢记住。
  
  镜头焦距示意图
  
  2、等效焦距(也称为实际焦距)
  
  等效焦距也就是物理焦距数值转换以后的焦距数值。另外,镜头的实际焦距其实是个物理参数,并不会真正意义上改变,改变的只是视角。大家一定要记的镜头转换系数:
  
  佳能镜头焦距数值×1.6,比如我用的是佳能50mm镜头,乘以1.6以后,实际焦距相当于80mm。
  
  尼康、索尼、三星焦距数值×1.5
  
  松下、奥林巴斯焦距数值×2
  
  3、感光元件大小对景深的影响
  
  为什么在APS-C相机上我们看到的会是不同焦段的效果。这是因为不同画幅的相机其感光元件尺寸大小不同。数码卡片相机、APS-C相机、全画幅相机这三者zui大的核心差距在于感光元件大小的不同,简单的说大的感光元件不仅是相机的核心技术,也是高画质的影响因素之一。并且在等效焦距相同的情况下,感光元件越大,景深越浅。这样说可能对小白有点笼统,那么我们就来打个比方。
  
  这三种相机的感光元件我们用小、中、大三面镜子来比喻其大小。镜子大小决定了能接收的画面内容多少,如果你想让这三面镜头都显示出一个人的全身,*,只有改变镜子与人的距离,才能照下全身。根据此前说到的距离影响景深的因素,距离越近,景深越小,虚化效果越明显。这必定会间接影响到景深的效果。所以结果如下:
  


  不同感光元件大小所接收的画面内容(1)大号镜子(全画幅相机):原本就可以直接将此人全部照下,所以拍摄者不必改变位置,很近的进行拍摄,照片景深小。
  
  (2)中号镜子(APS-C):中号相对无法全面照下人物全身,因此拍摄者需要适当退后,离主体稍微远一点,因此照片景深效果可能偏大。
  
  (3)小号镜子(数码DC):由于镜子大小的局限,拍摄者只能退后很多才能将主体全部拍下。由于距离过远,照片景深会很大。
  
  说了那么多,又到分享作业的时候了,不知道屏幕前的小白有没有和笔者一样坚持去练习拍摄,摄影是个需要反复练习的过程,因为很多原理都只有在多次实践下才能琢磨透彻并且记住。
  
  我们再回顾一下要点,影响景深的决定性三个要素是:光圈大小、摄距远近、焦距长短。除此之外还有两个不可忽视的间接影响因素:等效焦距以及相机的感光元件大小。以上要点你需要牢记,等效焦距的换算也务必记住哦!分享学习要点以及心得的同时对自身也是知识重温,如果有理解不对的地方也希望各位摄影大师们纠正,摄像机做出更好的学习支持。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智慧城市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智慧城市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智慧城市网www.afzhan.com”。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智慧城市网www.afzhan.com)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编辑精选

更多

本站精选

更多

专题推荐

更多

名企推荐

更多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0000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