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端

怎么解决布线中的短链路问题

2015年11月26日 13:28$artinfo.Reprint点击量:1242

  当在布线系统上执行测试时,实际上是使用一系列测试参数来测试系统。这些参数决定着测试的系统能否满足相应类别的性能要求,这种要求即TIA定义的标准规范,包括PSACR、PSNEXT、PSFEXT、衰减等等。回波损耗是其中一个参数,它是指发射器上反射回来的信号量与发送的原始信号之比。
  

  回波损耗的重要性
  
  6类测试是检验系统在全双工传输环境或千兆位以太网应用中使用情况的测试。回波损耗是一个重要参数,可能会导致这类网络中发生错误。由于全双工网络可以同时收发信息,因此,尽管其没有接收任何信号,大的反射信号可能会被看成接收的信号,这种效应会产生误码。所以,回波损耗是6类测试中一个严格的参数,也是不太容易通过测试的一个参数。
  
  短链路问题
  
  导致回波损耗的主要原因是电缆和端接插座触点针脚之间的阻抗不匹配。这种情况是不可能*消除的,因为世界上不可能存在100%的匹配。同时,短的电缆长度提高了这一损耗效应,因为没有足够长的电缆来衰减这一回波信号。相对长电缆而言,在发射器一边收到回波信号的概率要高些。
  
  zui近,“短链路(Short Link)”这种情况在6类布线系统中的应用变得非常普遍。如在IDC中,它给应用工程师和布线安装人员带来了更多的困难。根据TIA/EIA标准,把“短链路”定义为连接器之间小于或等于15米的水平电缆链路。短链路问题则定义为当两个连接器之间的水平电缆距离足够短于标准时,第二个连接器的NEXT和回波损耗效应没有被*衰减。TIA/EIA指示这一距离是小于15米。
  

  短链路解决方案
  
  这是需要记住的重要指导原则,因为其他因素可能已经降低了链路抗干扰余量,如端接技术和电缆管理方法差等因素。一般来说,较长的电缆长度会由于电缆本身的较大衰减而降低了这些负面效应。但是,较短的电缆长度,即短链路则不能降低这些效应。此外,6类链路的容许规范余量一般要较超5类链路低,因此其对误差的容许余量更少,要求更严格。
  
  一般来说,建议设计人员应避免在6类布线系统中应用短链路,以保持zui大的参数净空余量。实现这一目标的方式之一是,允许“松散余量”电缆走线,即多走长距离电缆,以使每一走线电缆长度超过15米。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智慧城市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智慧城市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智慧城市网www.afzhan.com”。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智慧城市网www.afzhan.com)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编辑精选

更多

本站精选

更多

专题推荐

更多

名企推荐

更多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0000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