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端

有关光纤收发器的基本常识解析

2015年10月26日 11:55智慧城市网点击量:1130

  光纤收发器是网络数据传输中必*的一种设备,那么什么是光纤收发器呢,光纤收发器都有什么组成的呢,光纤收发器在数据传播过程中起到什么作用呢?
  
  光纤收发器包括三个基本功能模块:光电介质转换芯片、光信号接口(光收发一体模块)和电信号接口(RJ45),如果配备网管功能则还包括网管信息处理单元。
  
  光纤收发器,是一种将短距离的双绞线电信号和长距离的光信号进行互换的以太网传输媒体转换单元,在很多地方也被称之为光电转换器(Fiber Converter)。产品一般应用在以太网电缆无法覆盖、必须使用光纤来延长传输距离的实际网络环境中,且通常定位于宽带城域网的接入层应用;同时在帮助把光纤zui后一公里线路连接到城域网和更外层的网络上也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在一些规模较大的企业,网络建设时直接使用光纤为传输介质建立骨干网,而内部局域网的传输介质一般为铜线,如何实现局域网同光纤主干网相连呢?这就需要在不同端口、不同线形、不同光纤间进行转换并保证链接质量。光纤收发器的出现,将双绞线电信号和光信号进行相互转换,确保了数据包在两个网络间顺畅传输,同时它将网络的传输距离极限从铜线的100米扩展到100多公里(单模光纤)。
  
  光纤收发器有哪些基本特点:
  
  1.对网络协议*透明。
  
  2.提供超低时延的数据传输。
  
  3.支持超宽的工作温度范围。
  
  4.采用ASIC芯片实现数据线速转发。可编程ASIC将多项功能集中到一个芯片上,具有设计简单、可靠性高、电源消耗少等优点,能使设备得到更高的性能和更低的成本。
  
  5.可网管设备能提供网络诊断、升级、状态报告、异常情况报告及控制等功能,能提供完整的操作日志和报警日志。
  
  6.机架型设备可提供热拔插功能,便于维护和无间断升级。
  
  7.支持齐全的传输距离(0~120公里)。
  
  8.设备多采用1+1的电源设计,支持超宽电源电压,实现电源保护和自动切换。
  
  光纤收发器的分类:
  
  光纤收发器的种类繁多,按不同的分类方式其种类也相应发生变化。
  
  按光纤的性质可以分为多模光纤收发器和单模光纤收发器。由于使用的光纤不同,收发器所能传输的距离也不一样,多模收发器一般的传输距离在2公里到5公里之间,而单模收发器覆盖的范围可以从20公里至120公里;
  
  按所需光纤可分为单纤光纤收发器:接收发送的数据在一根光纤上传输;双纤光纤收发器:接收发送的数据在一对光纤上传输。
  
  按工作层次/速率来分,可以分为单10M、100M的光纤收发器、10/100M自适应的光纤收发器和1000M光纤收发器。按结构来分,可以分为桌面式(独立式)光纤收发器和机架式光纤收发器。桌面式光纤收发器适合于单个用户使用,如满足楼道中单台交换机的上联。机架式(模块化)光纤收发器适用于多用户的汇聚,如小区的中心机房必须满足小区内所有交换机的上联。按网管可以分为网管型光纤收发器和非网管型光纤收发器。
  
  按管理类型可分为,非网管型以太网光纤收发器:即插即用,通过硬件拨码开关设置电口工作模式。网管型以太网光纤收发器:支持电信级网络管理
  
  按电源类型可分内置电源光纤收发器:内置开关电源为电信级电源;外置电源光纤收发器:外置变压器电源多使用在民用设备上。前者的优势在于能支持超宽的电源电压,更好地实现稳压、滤波和设备电源保护,减少机械式接触造成的外置故障点;后者的优势在于设备体积小巧和价格便宜。
  

  按工作方式来分,全双工方式(fullduplex)是指当数据的发送和接收分流,分别由两根不同的传输线传送时,通信双方都能在同一时刻进行发送和接收操作,这样的传送方式就是全双工制,全双工方式无需进行方向的切换,因此,没有切换操作所产生的时间延迟;
  
  半双工方式(halfduplex)是指使用同一根传输线既作接收又作发送,虽然数据可以在两个方向上传送,但通信双方不能同时收发数据,这样的传送方式就是半双工制。
  
  采用半双工方式时,通信系统每一端的发送器和接收器,通过收/发开关转接到通信线上,进行方向的切换,因此,会产生时间延迟。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智慧城市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智慧城市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智慧城市网www.afzhan.com”。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智慧城市网www.afzhan.com)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编辑精选

更多

本站精选

更多

视频直击

更多

专题推荐

更多

名企推荐

更多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0000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