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端

浅析LED智能照明应用现状及主流技术基础

2015年08月24日 17:38智慧城市网点击量:1503

  作为智能家居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智能照明自上世纪90年代进入中国市场。由于zui初定位于智能产品,造成曲高和寡的局面。
  
  但是,高速发展的国内经济、日趋成熟的照明技术以及部分品牌,如Dynalite(邦奇)、lutron(路创)、Wielang(威琅)等进军中国市场迅速推动了这个行业的发展。进入21世纪,国内智能照明厂家和商家如雨后春笋般迅速成长,智能照明全面进入应用时代。
  
  目前,市场上的智能照明产品已经形成系列,品种齐全。技术完善程度较高的当属荷兰飞利浦。飞利浦hue系列产品应用Zigbee无线通信技术,在提供基础LED照明之上,让灯光在更多方面为人们的生活创造便利。
  
  用户可以通过移动终端或联网PC机远程控制Hue灯的工作状态。例如,用户可以根据习惯调节灯光的开关时间、颜色、亮度、氛围变换、闪烁频率等。
  
  Hue还具备感知环境和自我学习的能力,它能够让多彩的灯光伴随你的音乐跳舞,它能够在你进家门时给你一束温暖的光欢迎你回家,它能够用变换的色彩和呼吸提醒你该睡觉了。
  
  飞利浦在中国首先推出的是初始套装,包括3个智能LED灯泡、1个桥接器和安装在手机或者平板电脑上的免费APP。一个桥接器可以同时支持50个灯泡。APP可以运行在iOS和Android两大平台上。
  
  国内厂商比较具有代表性的是上海朗美。上海朗美与京东技术团队开展了合作,所研发的朗美科系列智能吸顶灯通过“JD+智能云”APP(京东微联)配合本地WIFI和2.4G无线通信技术实现了智能照明管理。
  
  智能照明的发展阶段
  
  智能照明发展主要经历了3个阶段:
  
  (1)节能阶段,此阶段主要完成白炽灯向LED灯的过渡。
  
  (2)自动控制阶段,根据预先设定参数(例如时间、亮度和颜色)自动实现“在合适的时间给出符合要求的合适亮度和颜色”。
  
  (3)智能控制阶段,在自动控制基础上加入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和物联网概念,实现照明的远程智能调控。
  
  主流智能灯具技术基础分析
  
  目前市场上的智能灯具主要涉及以下三个方面技术。
  
  1、调光技术
  
  调节LED芯片发光强度的主要方法是改变其平均工作电流。改变平均工作电流一般采用PWM(脉冲宽度调制)方法,即通过调节供电脉冲高电平所占时间比例实现亮度调制。
  
  而颜色控制通常采用RGB(红绿蓝)混光方法,即通过改变红(R)、绿(G)和蓝(B)色LED芯片发光强度混合出不同颜色。目前主流灯具能调出1,600万种颜色。
  
  2、控制和网络通信技术
  
  智能控制器是智能灯具的核心。智能控制器通常以微处理器为核心,并带有不同的网络通信接口(如WIFI、Zigbee、RS485等)。智能控制器通过网络通信接口接收用户指令,并根据指令做出一系列动作从而实现灯光控制。
  
  比如,改变红色、绿色和蓝色LED芯片工作电流控制信号的PWM值,从而得到一个新的照明颜色。智能照明所使用的网络通常意义上指的是物联网。
  
  3、云计算和大数据技术
  
  为了实现更复杂和更安全的控制,智能灯具与用户通常不是一对一连接的,而是通过云服务器实现。用户通过手机app、平台等形式把控制指令发送至云服务器,云服务器根据指令进行相应处理,然后把控制指令下达给智能灯具。
  
  除了实现远程控制,云服务器还可以随时记录灯具的工作状态,包括开关灯时间,使用时长,亮度和颜色等信息,甚至运用大数据思想,实现自学习功能,更好地为用户服务。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智慧城市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智慧城市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智慧城市网www.afzhan.com”。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智慧城市网www.afzhan.com)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编辑精选

更多

本站精选

更多

视频直击

更多

专题推荐

更多

名企推荐

更多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0000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