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高清摄像机需要关注的是其编码算法,目前大部分厂家智能高清摄像机采用的是H.264视频编码算法,作为一个*的视频编码标准,智能高清摄像机定义了3种不同的种类:Baseline Profile、Main Profile、High Profile。在这3种类中,大多数厂家采用的是的主要是Baseline Profile和Main Profile。H.264 High Profile可以在不降低图像质量的前提下大幅降低编码速率从而降低传输带宽和存储空间,进而降低成本。同时业内一直密切关注编码技术的动态,颁布的H.265标准也被厂家高度关注和研究。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这些的编码技术都会被融合到实际产品中。
智能高清摄像机用的像素比模拟的高很多,为了让高像素的视频效果更好,大部分厂家使用了IRcut来控制白天和晚上的红外线,并且使用功率较大的红外灯,这样白天效果比较好,但是到了晚上,容易出现供电不足的现象.
智能高清摄像机解决的办法是:
1、直接使用排220V电源线到摄像机端,使用小型12V的开关电源供电;该方案布线麻烦、但电源线线径可以较细,需使用比较好的DC12V的适配器,千万不要使用劣质适器N"K9nM
2、使用线径较粗的电源线进行直流集中供电。该方案比较可靠,但电源线比较粗,线路成本比较高。
3、距离不算太长的,如30M,可使用4-5及7-8线对来传输DC12V,这样传输线截面积增加了一倍,智能高清摄像机能显著改善供电质量。使用得当的话,综合效益比较高
4、集中供电端使用DV24-48V的开关电源,通过网线进行供电,到高清网络摄像机后加降压模块降低为DC12V使用。该方案需要有一定的电路基础。但成本zui低,可靠性也比较高
5、直接使用POE交换机和POE模块进行供电,但价格在几个方案中是zui高的。
目前影响智能高清摄像机市场发展的因素主要有:价格、产品系列与配套的齐全、对高清的正确认识。价格方面,早期智能高清摄像机几乎都出自国外厂家及他们的代理,产品价格极其昂贵,让很多需要高清设备的用户望而却步。但如今,国内已经有公司较为全面的掌握了数字高清摄像机核心技术,开始国产化,国产化意味着价格必有较大幅度的下调空间,目前高清摄像机的价格已经是越来越逼近传统的模拟摄像机,使更多的用户能用得起智能高清。
在产品系列与配套方面,摄像机自身系列是否完整,配套设施是否齐备,将直接影响到智能高清摄像机的应用与普及,只有掌握住摄像机的3A等关键技术(自动曝光、自动白平衡、自动聚焦),方能推出各种特性与品种的全系列的数字摄像机,以满足工程的不同应用需求。
智能高清监控的后端设备PDVR(或NVR)、混合DVR等比过去的传统DVR技术门槛高了很多,要求更高的VGA输出分辨率与更高的解码与处理性能,硬件结构也比传统DVR复杂了很多,因此国内只有少部分DVR厂家能成功地做出智能高清后端录像设备。
一些智能高清监控项目通常还要求上电视墙,智能高清上墙不是采用矩阵或传统的解码卡与解码盒,而需要智能高清的上墙解码设备。由于目前高清液晶监视器分辨率普遍高达1080P,因此也急切需要视频显示前端与录像设备与之相匹配,方能让高清监视器发挥到*的价值,否则还用传统D1,那就大大白费高清液晶监视器高清效果。而在镜头方面,智能高清摄像机智能高清镜头可选空间太小,并且价格较贵,也影响了智能高清的快速普及。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当务之急除了技术与配套,还有一个重要点,那就是对智能高清认识观念的纠正与正确引导,这需要国内那些智能高清技术的企业共同去推动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