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环保投入十年突破1万2000亿
阅读:328发布时间:2013-03-19
- 提供商
上海抚生实业有限公司
- 资料大小
45.6KB
- 资料图片
- 下载次数
131次
- 资料类型
JPG 图片
- 浏览次数
328次
- 免费下载
点击下载
我国环保投入十年突破1万2000亿
由我国环保投入十年突破1.2万亿,看光靠“环保风暴”破解不了中国环境的“瓶颈”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环保投入占GDP的比重直线上升,由“六五”期间的0.2%升至2004年的1.4%。就国内而言,已超过国家对于科学研究与发展的投入(约占GDP的1.35%),接近国防开支占GDP的比重(1.66%);就而言,已超过联合国提出的0.8—1.0%的标准,接近或达到发达国家的水平,目前澳大利亚的环保投资也不过只占GUP的1.5%。
在1996—2005的十年中,国家投入环境污染控制的总额突破1.2万亿,达12550亿元。其中,“九五”期间,国家投入环境污染控制的金额为4500多亿元;“十五”期间,国家投入环境污染控制的金额为:2001年1106.6亿(占GDP的1.15%),2002年1363.4亿(占GDP的1.33%),2003年1627.3亿(占GDP的1.39%),2004年1908.6亿元(占GDP的1.40%),2005年国家投入环境污染控制的金额将突破2000亿(估计可达2050多亿元),共计约8050亿。国家对环保的投入能达到如此一个量级,在世界环保*也是实属罕见的。
但是,环保投资能否发挥预期的效果,关键在于投资效益的高低。长期以来,我国环保投资效益相当低下,由此造成的损失惊人,这是我国环保工作亟待破解的一个老大难问题。
早在1987年,国家*对全国废水处理设施运行情况的调查。结果表明,全国废水处理设施的总体有效投资率为31.3%。其中,因报废、闲置、停运等原因而使有效运行率为零的设备占32%,有效运行率不足50%的设备占35.6%,有效运行率大于80%的设备只占20.9%。即,率不足50%的设备占35.6%,有效运行率大于80%的设备只占20.9%。即,在全国废水处理设施的投资中,只有不足1/3发挥作用。当时,还对全国废气、废渣、噪声等处理设施的运行情况进行了评估:总体投资效益与废水处理设施大体类似,也很不理想。
从1987年至今19年过去了,我国的环保投资随环保事业的发展成倍翻番。但是,环保投资效益低下的老大难问题始终没有破解:2004年4月13日,国家环保总局汪纪戎副局长在新闻发布会上透露:环境监察系统对全国城市污水处理厂的运行情况进行了重点检查。在检查的已建成的532座污水处理厂中,有275座非正常运行,占51.7%。
我国环保投入十年突破1万2000亿2005年6月29日,盛华仁副委员长在**会的报告中指出:在目前全国已建成的污水处理厂中,能够正常运行的只有1/3,低负荷运行的约有1/3,还有1/3开开停停甚至根本就不运行。
据环境界有关人士的跟踪分析,目前全国环保设施的总体有效投资率不足50%。即使以50%计,则在1996—2004年国家投入环境污染控制的12550亿元中,有6270多亿元没有发挥效益;2005年国家投入环境污染控制的2050多亿元中,则至少有1000多亿元不能发挥效益。如此巨额的资金白白浪费,令人触目惊心!如果对此仍听之任之,则如何向国人后人交待?!
今年,我国将实施“十一五”规划。据预测,“十一五”期间,国家投入环境污染控制的总额估计可达1.3万亿—1.4万亿元,平均每年2650多亿元。如果全国的环保投资效益仍然居低不升,则“十一五”期间由此造成的浪费金额将相当于三个三峡工程的总投资额,这岂不是成了吞噬国家资金的黑洞吗?
实践表明:一、解决中国环境问题的关键,不在于刮风,也不在于增加环保投资,而在于切实提高环保投资的效益;二、提高我国环保投资效益的关键,不在于刮风,而在于切实增强环保科技的自主创新能力;三、增强我国环保科技自主创新能力的关键,不在于刮风,而在于zui大限度提高资源能源的综合利用率。所有这一切,光有哗众取宠之心、而无实事求是之意是不行的。刮风解决不了中国的环境问题!请国家环保总局真正用科学的发展观来审视、指导和推进环保工作,下大决心整顿全国环保队伍:少一点沽名作秀之心,多一点求真务实之意;少一点盲目克隆之念,多一点自主创新之风,这才是开创中国环保事业新局面的治本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