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联网在我国的发展有着巨大的市场发展潜力,未来有可能成为zui大的车联网市场。2012年,我国汽车保有量已经超过1.2亿辆,年增长率达到14.3%。其中私人汽车保有量9309万辆;民用轿车保有量5989万辆,其中私人轿车5308万辆。在汽车产销方面,2012年我国汽车产销量分别达到1927.18万辆和1930.64万辆,连续四年居世界*,巨大的汽车市场为车联网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虽然我国车联网市场激烈,仍呈现三大强势群体:汽车制造商、通信运营商和互联网公司。由于车联网的zui终应用客体是汽车,因此汽车制造商拥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特别是在汽车前装市场;而我国的三大通信运营商控制着我国互联网和通信资源,拥有着良好的无线网络和大量的用户;互联网是车联网发展的重要基础之一,在产品开发、技术方面占有优势。与车联网涉及的各行业内部激烈竞争相比,行业间的合作远大于竞争。
发展仍存瓶颈,四大问题有待解决
*:产业链不完善
我国车联网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产业内各领域之间还没有有效的整合。纵观我国车联网产业发展态势,产业格局在不断变化中形成了四大车联网产业链雏形,分别为:以政府等公共机构为主导的车联网产业链;以商业车辆运营管理机构为主导的车联网产业链;以车厂厂商为主导的产业链和以车载信息服务商为主导的产业链。
第二:行业标准不统一
车联网涉及诸多信息交换标准,如车载终端、网络通信、系统层、应用层等各层面的标准。虽然为抢占发展先机,我国企业已纷纷采取行动,在上海、无锡、深圳等地成立了车联网联盟,重庆市还将打造车联网应用示范基地,但标准化是促进一个产业健康发展的基础。不同的模式将产生不同的应用系统,各系统缺少统一的参考平台和接口,会导致系统不兼容和资源浪费,彼此间信息不能共享。
第三:商业模式不明确
由于车联网产业链的复杂性较高,整车厂商与营运商之间缺乏成功且有效的商业营运模式,产业整合难度较大大。如何让用户埋单这一问题一直影响着车联网企业的发展,目前的商业模式还不清晰,商业模式需要一定的用户规模,而要有用户规模又必须要有商业模式,车联网的商业模式一直处于模糊的状态。
第四:体系缺乏
在车联网时代,汽车电子和IT系统将成为汽车的核心竞争力,我国的汽车行业整体技术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特别是在汽车电子方面。首先,尽管国内汽车上的防抱死刹车系统、电子制动力分配系统、电子稳定程序等汽车电子安全技术正逐渐提升,但汽车电子相关的前沿核心技术基本上都掌握在国外企业手中,例如发动机管理系统、车身管理系统、自动防撞系统等。
此外,用于信息采集的传感器,其芯片核心技术国内还没有掌握,包括传感器成本、性能、寿命;3G网络带宽不能*未来车联网对图像和流媒体的传输需求以及相关的通信服务;国内在云计算和超海量数据处理方面未掌握核心技术。作为车联网发展的基础,企业在车联网核心技术方面如果不能形成竞争力,就会受制于人,发展前景自然也会受到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