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产品

  • 行业产品

天津市电缆总厂第一分厂


当前位置:天津市电缆总厂第一分厂>资料下载>电子计算机电缆-企业标准

    暂无信息

经营模式:生产厂家

商铺产品:9992条

所在地区:浙江

联系人:张先生 (销售经理)

资料下载

电子计算机电缆-企业标准

阅读:3991发布时间:2011-06-24

  • 提供商

    天津市电缆总厂第一分厂

  • 资料大小

    11.7KB

  • 资料图片

    查看

  • 下载次数

    681次

  • 资料类型

    JPG 图片

  • 浏览次数

    3991次

  • 免费下载

    点击下载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电子计算机电缆(以下简称电缆)的产品分类技术要求,试验方法和检验规则等。
本产品适用于发电、冶金、石化等工矿企业集散系统、电子计算机系统、自动化系统的信号传输及检测仪器、仪表等,做连接线。
 
1.              引用标准
GB2951   电线电缆机械物理性能试验
GB3048   电线电缆电性能试验方法
GB3953   电工圆铜线
GB4005   电线电缆交货盘
GB4909.2 裸电线试验方法 尺寸测量
GB8170   数值修约规则
GB8815   电线电缆用软聚氯乙稀塑料
CH2-1398 低密度聚乙稀树脂
 
2.              使用环境:
1.              工作温度:一般型不超过70℃,型号后带105的zui高不超过105℃。
2.              zui低环境温度:固定敷设-40℃非固定敷设-15℃。
3.              额定电压U0/U 450/750
4.              zui小弯曲半径:无铠装层电缆应不小于电缆外径的6倍,带铠装层电缆应不小于电缆外径的12倍。
 
3.              型号、名称
3.1.1型号结构组合方式:
 
3.1.2型号、名称
1

型号
               
敷设方式
DJYVP
铜芯聚乙稀绝缘聚氯乙稀护套铜丝编织总屏蔽计算机电缆
 
 
固定敷设
DJYPV
铜芯聚乙稀绝缘聚氯乙稀护套铜丝编织分屏蔽计算机电缆
DJYPVP
铜芯聚乙稀绝缘聚氯乙稀护套铜丝编织分屏蔽及总屏蔽计算机电缆
DJYVRP
铜芯聚乙稀绝缘聚氯乙稀护套铜丝编织总屏蔽软芯计算机电缆
 
移动使用
DJYPVR
铜芯聚乙稀绝缘聚氯乙稀护套铜丝编织分屏蔽软芯计算机电缆
DJYPVPR
铜芯聚乙稀绝缘聚氯乙稀护套铜丝编织分屏蔽及总屏蔽软芯计算机电缆
DJYVP22
铜芯聚乙稀绝缘聚氯乙稀护套铜丝编织总屏蔽计算机电缆
 
 
 
地下直埋
DJYPV22
铜芯聚乙稀绝缘聚氯乙稀护套铜丝编织分屏蔽计算机电缆
DJYPVP22
铜芯聚乙稀绝缘聚氯乙稀护套铜丝编织分屏蔽及总屏蔽计算机电缆

型号前加ZR为阻燃型。
3.1.3规格
电缆规格如下:                         表2

型号
额定电压
U0/U)
  
标称截面(m㎡)
DJYVP
DJYPV
DJYPVP
DJYVRP
DJYPVR
DJYPVPR
DJYVP22
DJYPV22
DJYPVP22
 
 
 
 
450/750
 
 
 
1,2,3,4,5,6,7,8,10,
12,14,16,19,24
 
 
 
0.75,1.0,1.5

5.技术要求
5.1 导体
5.1.1 导体材料应符合GB3953的要求。
5.1.2 导电线芯应采用GB/T3956中第1、或第5种导体,导体结构如表3所示。
5.1.3 导体表面应光洁、无油污、无损伤绝缘的毛刺、锐边以及凸起或断裂的单线。
5.1.4   20时电缆导体的直流电阻应符合表3的要求。
 
3

mm2
     
20时导体
直流电阻Ω/km ≤
 
根数/单线标称直径mm
0.75
1
1/0.97
24.5
5
24/0.2
26.0
1.0
1
1/1.13
18.1
5
32/0.20
19.5
1.5
1
1/1.38
12.1
5
48/0.20
13.3

5.2 绝缘
   5.2.1 绝缘采用低密度聚乙烯电缆料,其性能应符合下表的要求。
低密度聚乙烯塑料    表4

序号
项目名称
单位
性能指标
1
熔体流动速度
g/10min
1.5±0.4
2
密度
g/cm2
0.9182±0.0015
3
抗张强度
MPa
12.5
4
断裂伸长率
%
550
5
击穿强度
kv/mm
35
6
体积电阻率(20
Ω·m
1014

 
   5.2.2 绝缘应紧密挤包在导体上,且应容易剥落而不损伤导体。绝缘表面应光滑,色泽均匀,不应有裂缝及其他损伤。
   5.2.3 绝缘标称厚度应符合下表规定。
铜芯聚乙稀绝缘聚氯乙稀护套铜丝编织屏蔽计算机电缆     表5

  
绝缘标称厚度
mm
编织单线
直径
mm
外护套
标称厚度
mm
电缆外径mm
硬导体
软导体
1x2x0.75
1
0.6
0.15
1.4
8.2
94
1x2x1.0
1
0.6
0.15
1.4
8.7
101
1x2x1.5
1
0.7
0.15
1.4
9.6
103
2x2x0.75
1
0.6
0.20
1.5
13.2
145
2x2x1.0
1
0.6
0.20
1.5
14.6
151
2x2x1.5
1
0.7
0.20
1.6
15.8
168
3x2x0.75
1
0.6
0.15
1.5
14.2
152
3x2x1.0
1
0.6
0.15
1.6
15.7
159
3x2x1.5
1
0.7
0.15
1.6
17.0
177
  
导体
绝缘标
厚度mm
编织单线
直径mm
外护套
标称厚度mm
电缆外径mm
硬导体
软导体
4x2x0.75
1
0.6
0.20
1.6
14.7
173
4x2x1.0
1
0.6
0.20
1.6
16.4
180
4x2x1.5
1
0.7
0.20
1.6
17.7
192
5x2x0.75
1
0.6
0.15
1.6
16.0
188
5x2x1.0
1
0.6
0.15
1.6
18.0
196
5x2x1.5
1
0.7
0.15
1.7
19.5
209
6x2x0.75
1
0.6
0.20
1.7
17.3
203
6x2x1.0
1
0.6
0.20
1.7
19.5
212
6x2x1.5
1
0.7
0.20
1.7
21.2
227
7x2x0.75
1
0.6
0.15
1.7
17.3
203
7x2x1.0
1
0.6
0.15
1.7
19.5
212
7x2x1.5
1
0.7
0.15
1.8
21.2
227
8x2x0.75
1
0.6
0.20
1.7
18.8
219
8x2x1.0
1
0.6
0.20
1.8
21.5
234
8x2x1.5
1
0.7
0.20
1.9
22.6
249
10x2x0.75
1
0.6
0.15
1.9
22.0
260
10x2x1.0
1
0.6
0.15
1.9
25.0
272
10x2x1.5
1
0.7
0.15
2.0
27.0
292
12x2x0.75
1
0.6
0.20
1.9
22.8
268
12x2x1.0
1
0.6
0.20
2.0
25.8
280
12x2x1.5
1
0.7
0.20
2.0
27.6
301
14x2x0.75
1
0.6
0.15
1.9
23.7
281
14x2x1.0
1
0.6
0.15
2.0
26.8
294
14x2x1.5
1
0.7
0.15
2.0
29.0
316
16x2x0.75
1
0.6
0.20
2.0
25.0
296
16x2x1.0
1
0.6
0.20
2.0
28.4
310
16x2x1.5
1
0.7
0.20
2.2
31.0
333
19x2x0.75
1
0.6
0.15
2.1
25.7
312
19x2x1.0
1
0.6
0.15
2.2
29.4
327
19x2x1.5
1
0.7
0.15
2.2
32.0
351
24x2x0.75
1
0.6
0.20
2.3
33.8
362
24x2x1.0
1
0.6
0.20
2.3
35.2
376
24x2x1.5
1
0.7
0.20
2.6
42.5
450

5.2.4 绝缘厚度的平均值应不小于标称值,其zui薄处厚度应不小于标称值的90%~0.1mm
5.3         绝缘性能要求
5.3.1绝缘线芯应能经受GB/T3048.9规定的交流50Hz火花试验作为中间检查。试验电压应符合表6的规定。
 
6

序号
绝缘标称厚度δmm
火花试验电压   kv
1
0.5<δ≤1.0
6

 
 5.3.2 电缆绝缘的机械性能应符合表7的要求。
 5.3.3 绝缘线芯在20时绝缘电阻应不小于5000MΩ·km
 5.4 绝缘线芯识别和线组
 
7

序号
试验项目
技术要求
聚乙烯绝缘
聚氯乙烯外护套
1
1.1
1.2
2
2.1
老化前机械性能
抗张强度    (N/mm2
断裂伸长率      (%)
热老化试验
试验温度       (℃)
试验时间        (h)
断裂伸长率变化率 (%)
 
10
≥300
 
≥12.5
≥150
 
80±2
7x24
不超过±20

 
5.4.1 计算机电缆线芯采用布线电缆色谱:
主色:白--红--黑--黄--紫     副色:蓝--橙--绿--棕--灰
电缆色谱主副色按顺序两两搭配既可,如 白蓝 白橙 白绿 白棕 白灰 红蓝。。。。。。。以此类推

24对电缆色谱排列:
白兰、白橙、白绿、白棕、白灰、红兰、红橙、红绿、红棕、红灰、黑兰、黑橙、黑绿、黑棕、黑灰、黄兰、黄橙、黄绿、黄棕、黄灰、紫兰、紫橙、紫绿、紫棕
 
5.4.2 绝缘线对应绞合成线组。
5.5 缆芯
5.5.1 一对线芯应采用对绞,绞合节径比不大于20倍;两对线芯应采用复对绞,绞合节径比不大于25倍。两对及以上的电缆应采用对绞线组按同心式绞合成缆芯,zui外层绞合方向为右向,相邻两层之间的绞向必须相反。同一层中相邻两对线组应采用不同的绞合节距,外层绞合节径比不大于20倍。
5.5.2 绝缘线芯间的间隙允许采用非吸湿性材料填充。
5.6 包带
5.6.1 电缆的缆芯外面应采用非吸湿性和非吸油性的绝缘带重叠绕包或纵包。绕包带应扎紧,其重叠部分应不小于带宽的20%,zui小不得低于3mm
5.7         隔离带
5.7.1 隔离带采用耐高温聚脂膜。
5.8 编织屏蔽
5.8.1 圆铜线编织屏蔽用圆铜线应符合GB3953 的规定。其编织密度应不小于80%。编织用圆铜线的标称直径应符合表5.2.3中的规定。
5.8.2 屏蔽层不允许整体接续,露出的铜线头应修齐。每1长度上允许更换金属线锭一次。
5.8.3 编织密度(K)用百分数表示,按下式计算确定:
 
 
式中 K——编织密度,%
Kf——单向覆盖系数;
L——编织节距,mm
D——编织层平均直径,mm
d——圆铜线直径,mm
m——锭子数;
n——每锭根数。
 
5.9     外护套
5.9.1 采用聚氯乙烯电缆料,其性能应符合 GB 8815 的规定。
5.9.2 外护套应紧密挤包在缆芯、屏蔽层上,且应容易剥离而不损伤绝缘、内护层、屏蔽层。外护套表面应平整,色泽均匀,无裂缝、气泡、夹杂或其他机械损伤。
5.9.3 外护套的标称厚度应符合表5.2.3中的规定。
5.9.4 外护套的平均厚度值应不小于规定的标称值,zui薄点厚度应不小于标称值的85%~0.1mm
5.9.5 外护套老化前、后的机械性能应符合表11的要求。
5.10 电缆外径
   电缆外径应符合表5.2.3中的要求(zui大外径)。
5.11 成品电缆
5.11.1 电缆导电线芯不得有断线、对间连电、混线现象。
5.11.2 电缆工作对的直流电阻差应不大于环阻的2%
5.11.3 耐交流电压性能:电缆绝缘线芯间及绝缘线芯与屏蔽间应能经受历时 5min3.0kv交流电压的试验,不允许有击穿和闪络现象。
5.11.4 电缆任意对线组的工作电容1类导体应不大于85pF/km, 5类导体应不大于98pF/km
5.11.5  低温静弯曲性能:电缆应经受低温静弯曲试验。试验温度为-10。试验后电缆表面不应有目力可见的裂纹与破口。
 
5.11.6 低温冲击试验:电缆应经受低温冲击试验。试验温度为-10。试验后电缆表面应无损失,线芯间无断路和短路。
5.11.11 低温拉伸试验:电缆应经受低温拉伸试验。试验温度为-10
5.11.12 高温试验:电缆应经受高温试验。试验后电缆表面不应有目力可见的裂纹与破口。
5.11.13 湿热试验:电缆应经受湿热试验。高湿温度+40,周期6d。试验后应立即检查,其绝缘电阻应不小于100MΩ·km,线间耐工频电压1.5kv1min 不击穿,且电缆表面无皱纹、气泡、裂纹。
5.11.14交货长度:
     电缆交货长度应不小于200m
     用户对供货长度有特殊要求时,可根据双方协议长度交货。
试验方法
6.1 试验条件
   本规范中除环境试验在有关条款中规定以外,其他试验均在下述大气条件下进行:
   环境温度: 15~35
    环境相对湿度: 45%~75%
    大气压力: 86kPa~106kPa
6.2 绝缘厚度测量
6.2.1 步骤
   绝缘厚度按GB/T2951.18.1规定的方法测量。
   应在至少相隔 1m 3 处各取一段电缆试样。
   每根动力线芯、控制线芯的绝缘厚度均应测量,其他绝缘线芯若有绝缘厚度的要求也应测量。
6.2.2 结果评定
   每根绝缘线芯取3段绝缘式样,测得18个值(以 mm 为单位),应计量到小数点后第3位,并按GB 8170 规定修约。
   所测全部数值的zui小值应作为绝缘zui薄处的厚度。
 
6.3 护套厚度测量
6.3.1 步骤
   护套厚度按GB/T2951.18.2规定的方法测量。
   应在至少相隔1m3处各取一段电缆试样。
6.3.2 结果评定
   每根绝缘线芯取3段绝缘试样,测得18个值(以mm为单位),应计量到小数点后第3位,并按GB 8170 规定修约。
   所测全部数值的zui小值应作为护套zui薄处的厚度。
6.4 外径的测量
6.4.1 步骤
   电缆外径应按GB/T2951.18.3 规定的方法测量。
   应在至少相隔1m3处各取一段电缆试样。
6.4.2 结果评定
   所测得数值的算术平均值作为外径平均值(以mm为单位),应计量到小数点后第2位,并按GB 8170 规定修约。
6.5         印刷标志耐擦性试验
  1团浸水脱脂棉或1块棉布轻轻擦拭10次后,字迹仍应清晰可辩。
6.6         导电线芯通电试验
  采用直流电压为36v及以下的指标器或指示灯检查。
6.7   导电直流电阻测量
6.7.1 步骤
  导体直流电阻测量按GB/T3048.4规定的方法试验。
  试样应在试验环境中放置足够长的时间,使温度平衡,在试样放置和试验过程中,环境温度变化应不大于±1
6.7.2结果评定
  计算结果所取有效数字位数应与产品规范规定一致。
6.8         绝缘电阻的测量
  绝缘电阻的测量按GB/T3048.56)规定的方法试验。
  绝缘电阻应换算成20时的绝缘电阻
6.9         交流电压试验
6.9.1 步骤
  交流电压试验按GB/T3048.8规定的方法试验。
6.9.2 结果评定
  试样在施加所规定的试验电压和持续时间内无任何击穿现象。
6.10   内外护层热老化试验  
6.10.1 步骤
  内外护层热老化试验按GB/T2951.2规定的方法测试。
6.10.2 结果评定
试验结果应符合表7的规定。
6.11   工作电容测量 
6.11.1 步骤
  电缆任意线组的工作电容按GB5441.2规定的方法试验。测试频率为800Hz
6.11.2 结果评定
  应计量到小数点后第3位,并按GB8170规定修约。
6.12 低温静弯曲性能试验
  常温下,将试样在木轴上绕成圈,MHYVR MHYBV MHYVBR 型电缆用木轴直径等于电缆外径的10倍,密绕3圈;其他型号电缆木轴直径等于电缆外径的20倍,绕1圈,然后放入-10±3℃的低温箱内试验2h,取出后立即检验。
6.13 低温冲击试验
6.13.1 步骤
  低温冲击试验按GB/T2951.48.5规定的方法试验。
  至少3个成品电缆试样,每个试验长度至少是电缆直径的5倍,zui短150mm
6.13.2 结果评定
  试验后不应有目力可见的裂纹。
6.14 低温卷绕试验
  低温卷绕试验按GB/T2951.48.2规定的方法试验。试验温度为-10
6.15 低温拉伸试验
  低温拉伸试验按GB/T2951.48.4规定的方法试验。试验温度为-10
6.16 高温试验
  将试样平直地或卷成直径不小于电缆外径30倍的圈放入100±2℃的恒温箱中,放置168h;取出后在常温下恢复1h,然后将试验在10倍电缆外径的圆柱上连续绕解10次。试验后应立即检查护层表面。
检验规则
7.1 检验分类
电缆的检验分为型式试验、抽样试验和例行试验。
7.2 型式试验(T
  若有下列情况之一时,应进行型式试验:
   新产品或老产品转厂生产的试制定型鉴定;
   正式生产后,如工艺、配方、结构有较大改变,可能影响产品性能时;
   换发产品检验合格证时;
   供需双方对产品质量有争议,需仲裁时;
   国家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提出检验要求时。
7.3 抽样试验(S
7.3.1 抽样方法
   产品批量小于5km,抽样不得少于5km时,每增加5km,增加试样1段。
7.3.2 抽样试验若有一项不合格,应从不同卷(盘)中另取双倍试样就不合格项目进行检验;如仍不合格,应对该批电缆就不合格项目进行100%的检查,不合格者为不合格产品。
7.4 例行试验(R
   产品由制造厂质量检验部门检验合格并附质量检验合格证后方能出厂。质量检验合格证至少应包括如下内容:
           制造厂名称;
           产品型号及规格;
           长度(m);
           制造年月日或生产批号;
           标准编号;
           质量检验章。
   成品电缆应按表12规定试验,检验是否符合相应要求。     8

序号
项目名称
性能要求
条文号
试验类型
试验方法
标准号
条文号
1
电气性能试验
 
1.1
导体直流电阻
5.1.4
T,S
GB/T3048.4
6.7
1.3
导电线芯通电试验
5.11.1
T,R
本规范
6.6
1.4
绝缘电阻
5.3.3
T,R
GB/T3048.5(.6)
6.8
1.5
交流电压试验
5.11.3
T,R
GB/T3048.8
6.9
1.6
工作电容
5.11.4
T,S
GB5441.2
6.11
2
结构及表面标志
 
2.1
表面标志
8.1.1
T,S
本规范
6.5
2.2
电缆外径
5.11
T,S
本规范
6.4
2.3
绝缘厚度
5.2.3
T,S
本规范
6.2
2.4
护套厚度
5.9.3
T,S
本规范
6.3
3
绝缘机械性能
5.3.2
T
GB/T2951.1-1997
5.3.2
4
护套机械性能
 
4.1
老化前机械性能
5.9.5
T
GB/T2951.2-1997
5.10.5
4.2
热老化试验
5.9.5
T
GB/T2951.2-1997
6.10
5
低温性能试验
 
5.1
低温静弯曲试验
5.11.5
T
本规范
6.15
5.2
低温冲击试验
5.11.6
T
GB/T2951.4-1997
6.16
5.3
低温拉伸试验
5.11.7
T
GB/T2951.4-1997
6.18
6
高温试验
5.11.8
T
本规范
6.19
7
湿热试验
5.12.9
T
GB2423.4
5.12.13
10
交货长度
5.11.10
R
计米器
5.12.16

 
 
标志
 8.1 识别标志
 8.1.1 电缆护套表面应用压印方式或颜色的油墨印制产品标志。产品标志应包括如下内容:
           制造厂名或代号及注册商标;
           电缆型号及规格;
           标准标号或认证标志;
印字必须清晰、耐擦,印字间距不得超过1m
 8.1.2 在电缆内部或外部,允许制造厂设置其他标志的使用不得损害规定印字的明显性和清晰度。
 8.2 包装标志
每卷或每盘电缆上应附标签,标明如下内容:
           制造厂名称或代号;
           产品型号、规格;
           长度(m)及重量(kg);
           制造年月或生产批号;
 
9 包装、运输和贮存
 9.1 包装
 9.1.1 电缆应成卷或成盘交货,其弯曲半径不得小于本标准5.13.3规定的数值。电缆两端必须密封,成卷(盘)电缆应妥善包装。
 9.1.2 成卷包装的电缆重量不得超过50kg
 9.1.3 成卷或成盘的电缆应卷绕整齐,妥善包装。电缆盘应符合JB/T 8137 的规定。电缆盘上应标明电缆盘正确的旋转方向。
 9.1.4 每卷或每盘电缆上应附标签,表明8.2规定的标志内容。
 9.2 运输和贮存
电缆应能适应水、陆、空一切交通运输工具。
在运输和贮存过程中应注意:
   防止水分潮气侵入电缆;
   防止严重弯曲及其它机械损失;
   防止高温及在阳光下爆晒。

智慧城市网 设计制作,未经允许翻录必究 .      Copyright(C) 2021 https://www.afzhan.com,All rights reserved.

以上信息由企业自行提供,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由相关企业负责,智慧城市网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温馨提示:为规避购买风险,建议您在购买产品前务必确认供应商资质及产品质量。

会员登录

×

请输入账号

请输入密码

=

请输验证码

收藏该商铺

登录 后再收藏

提示

您的留言已提交成功!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回复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