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生elisa 销售网点(上海研生实业有限公司)
中级会员 | 第15年

15201736385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料下载   >>   金免疫技术

ELISA试剂盒
elisa检测试剂盒
细胞
蛋白
科研抗体
对照品/标准品
生物化学试剂产品
分子生物试剂盒
生物培养基
生物耗材
免疫组化试剂盒
BD耗材
担体
新生胎牛血清
*原时间试剂
免疫组化代测服务
免疫组化服务
PCR试剂盒
ATCC细胞
质粒
分子生物学
原代细胞

金免疫技术

时间:2011-8-15阅读:401
分享:
  • 提供商

    研生elisa 销售网点(上海研生实业有限公司)
  • 资料大小

    8.5KB
  • 资料图片

  • 下载次数

    234次
  • 资料类型

    WORD 文档
  • 浏览次数

    401次
点击免费下载该资料

金免疫技术是一种以胶体金作为标记物的免疫标记技术,胶体金是指金微小粒子(1-100nm)分散在另一种物质中所形成的体系,通常指金微小粒子分散在溶液中所形成的金溶胶,用此金溶胶标记蛋白质(抗原、抗体或 SPA、SPG),胶体金颗粒具有高电子密度的特性,故在金标蛋白的抗原抗体结合处,显微镜下可见黑褐色颗粒;当这些标记物在相应的标记处大量聚集时,可在载体膜上呈现肉眼可见红色或粉红色斑点,从而用于抗原或抗体物质的定位或定性。

金免疫技术是继放射标记、酶标记、荧光标记技术应用以来的一种新检验技术,于1971年由Faulk和Taylor始创,将胶体金与抗体结合,zui初用于免疫电镜技术,后来陆续建立了间接免疫金染色法、光镜水平的免疫进染色、免疫金银染色等方法。目前,金免疫技术还应用于金免疫测定中,由于金标记常与膜载体配合,形成特定的测定模式,因此典型的如斑点免疫渗滤试验和斑点免疫层析试验等,已是目前应用广泛的简便、快速检验方法。

方法学主要有金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技术和金免疫测定技术,前者包括免疫金(银)光镜染色技术和免疫金电镜染色技术;后者包括斑点金免疫渗滤试验和斑点金免疫层析试验等。

近10年来此项技术得到了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应用胶体金为标记物的免疫金染色(IGS)与免疫金银染色(IGSS)方法在光镜和电镜下可以单标记和双标记或多种标记同时观察细胞和组织结构,可以定性、定位以至定量研究。

胶体性质胶体金颗粒大小多在1~100nm,微小金颗粒稳定地、均匀地、呈单一分散状态悬浮在液体中,成为胶体金溶液。胶体金因而具有胶体的多种特性,特别是对电解质的敏感性。电解质能破坏胶体金颗粒的外周永水化层,从而打破胶体的稳定状态,使分散的单一金颗粒凝聚成大颗粒,而从液体中沉淀下来。某些蛋白质等大分子物质有保护胶体金、加强其稳定性的作用。
呈色性微小颗粒胶体呈红色,但不同大小的胶体呈色有一定的差别。zui小的胶体金(2~5nm)是橙黄色的,中等大小的胶体金(10~20nm)是酒红色的,较大颗粒的胶体金(30~80nm)则是紫红色的。根据这一特点,用肉眼观察胶体金的颜色可粗略估计金颗粒的大小。近10多年来胶体金标记已经发展为一项重要的免疫标记技术.胶体金免疫分析在药物检测、生物医学等许多领域的研究已经得到发展,并越来越受到相关研究领域的重视.光吸收性胶体金在可见光范围内有一单一光吸收峰,这个光吸收峰的波长(λmax)在510~550nm范围内,随胶体金颗粒大小而变化,大颗粒胶体金的λmax偏向长波长,反之,小颗粒胶体金的λmax则偏于短波长,表1所列为部分胶体金的λmax。
表 四种粒径胶体金的制备及特性
胶体金粒径(nm) 1%柠檬酸三钠加入量(ml)* 胶体金特性
呈色 λmax
16 2.00 橙色 518nm
24.5 1.50 橙红 522nm
41 1.00 红色 525nm
71.5 0.70 紫色 535nm

 

会员登录

×

请输入账号

请输入密码

=

请输验证码

收藏该商铺

X
该信息已收藏!
标签:
保存成功

(空格分隔,最多3个,单个标签最多10个字符)

常用:

提示

X
您的留言已提交成功!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回复您~
拨打电话
在线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