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亨利仪表电缆有限公司

电缆企业:中标之忧

时间:2013-6-8阅读:2738
分享:
  同样来自无为的另外一家产值在两亿元左右的电缆企业——安徽怡和电缆有限公司的工作人员黄告诉记者,“怡和是一家效益比较好的企业,每天还能三班倒加工产品。”而之所以能够做到如此,是因为公司将主要精力都放在了竞标方面,并深谙招投标市场上的诀窍。
  
  黄告诉记者,“这得益于老板对市场的把握比较好,业务员全部在外边拉订单,老板亲自带队做销售。遇到有需求的企业,就会参加竞标。有时候招标时和对方建立信任,后边二期、三期、四期的工程都不用再进行招标了,就直接用我们的产品。”
  
  黄同时透露,“弃标这种情况在行业内也时有发生。招标时往往会涉及到许多种类的电缆,有些产品型号不好生产,他们如果需要从外边购买再供货,高于生产成本就划不来了,这样就可能会弃标。中标企业往往是*单先亏本,建立关系后,靠之后的单子挣钱。”
  
  如果这还算对行业*的委婉披露的话,常州安凯特电缆有限公司一名大区在打给记者的中则直接表示,“现在这个行业过剩程度已经快没法做了,整个行业从头到尾充满着*。”
  
  他告诉记者,“每次招标,来自安徽、河北的企业少则五六家,多则几十家,而招标企业则根据谁报的价格低将标给谁。在中国大唐集团公司2012年11月电缆集中采购项目——呼图壁项目、新疆风电项目竞标中,这家企业败于两家出价更低的企业。”
  
  “以中标的企业正常来说都没法生产,只有偷工减料降低成本。更可怕的是,很少有人能管这些事情。”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则告诉记者,“采取跳米还好一些(这不涉及产品质量),更可怕的是偷工减料,如黄铜包红铜、铜包铝等方式来降低成本。”而当记者问及“这样做不怕被发现吗?”对方的回答则是,“给钱啊!在验收时给验收人员做做工作。”。
  
  电缆企业:中标之忧
  
  记者在对电缆企业进行一线采访调查时发现,当下很多电缆企业的设备利用率不高。安徽电缆集团有限公司办公室的一位黄姓告诉本报记者,“我们的设备利用率不到60%。现在市场上铜的价格不稳定,通常都是有订单后才生产。如果再有库存,风险就更加难以控制。”事实上,在安徽省无为县长淋工业区里,这家产值能达到几亿元的企业经营得还算可以。“我们的银行负债还少一点,有的企业银行负债很多,如果不生产不行呀。”黄姓说。

会员登录

×

请输入账号

请输入密码

=

请输验证码

收藏该商铺

X
该信息已收藏!
标签:
保存成功

(空格分隔,最多3个,单个标签最多10个字符)

常用:

提示

X
您的留言已提交成功!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回复您~

以上信息由企业自行提供,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由相关企业负责,智慧城市网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温馨提示:为规避购买风险,建议您在购买产品前务必确认供应商资质及产品质量。

拨打电话
在线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