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上海纪宁实业有限公司>>公司动态>>微囊藻毒素的概述
随着社会工业化进程的加快,人类在工农业生产及日常生活中,向水体排入大量含氮、磷的污染物,加速了湖泊的富营养化(Eutrophication),藻类(Algae)由此而获取丰富的营养而大量繁殖。zui近的调查表明,亚太地区54%的湖泊富营养化,欧洲、非洲、北美洲和南美洲的比例分别是53%,28%,48%和41%,我国则是60%。
在富营养化的淡水水体中,当有适宜的化学物理条件时,水体中的藻类短时间内大量繁殖并聚集的生态异常现象称为水华(Water Blooms, 也称湖靛);这一现象若发生在海洋里则通常称为赤潮(Red Tide)。淡水水体富营养化危害zui大的一个表征是水华的出现,每年夏、秋季节,在一些淡水湖泊均会形成大量水华,致使水质日趋恶化。
当水华出现时,水面被厚厚的蓝绿色湖靛所覆盖,甚至在岸边大量堆积。在藻体大量死亡分解的过程中,不但散发恶臭,破坏景观;同时大量消耗水中溶解氧,使鱼类窒息死亡;尤其是藻类能释放生物毒素——藻毒素(Algae Toxins),这些类次级代谢产物严重危害人类和其他生物的安全。随着富营养化的加剧,藻类水华发生的频率和幅度也增加,有毒水华对水环境的危害和生物安全更日益引起广泛的关注。
淡水中蓝绿藻属(Cyanobacteria,Blue-green Algae)分泌产生的蓝藻毒素是目前已经发现的污染范围zui广,研究zui多的一类藻毒素。其中的微囊藻毒素LR (Microcystin-LR)是目前已知的毒性zui强的、急性危害zui大的一种淡水蓝藻毒素。
由于未及时地检测水质情况的污染变化及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致使这些毒素富集于鱼类或贝类中并通过食物链传递,直接存在于饮用水或娱乐用水中,严重威胁人类的健康,已经发生了多起有关藻毒素中毒并引起死亡的事故。近年来淡水藻类污染已成为一个性的环境问题。
目前,为了保障人民的身体健康,我国现颁布执行的生活饮用水水质卫生规范(2001,0.001mg/L)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微囊藻毒素-LR,0.001mg/L)都包含了微囊藻毒素的检测项目;世界卫生组织(WHO)在其推荐的饮用水标准指导(第二版)中也增加了微囊藻毒素(MC-LR, 1ug/L)等指标(WHO. 1998),其中都有关于微囊藻毒素LR的检测。
目前对水体中藻毒素的检测技术研究还比较落后。大多数藻毒素使用价格昂贵、体积庞大的HPLC-MS或GC-MS检测,样品制备过程复杂、耗时长,需要专业技术人员操作,检测费用很高。因此限制了常规监测次数。近年来,美国、德国和日本等国家的科学家运用免疫技术结合计算机、传感器技术,研究水中藻毒素(尤其是微囊藻毒素-LR)的原位免疫检测方法。通过对居民生活饮用水水质的监测,为居民的身体健康提供保障,为控制和去除水体中的藻毒素提供帮助。
请输入账号
请输入密码
请输验证码
以上信息由企业自行提供,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由相关企业负责,智慧城市网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温馨提示:为规避购买风险,建议您在购买产品前务必确认供应商资质及产品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