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物互联时代,未来社区让科技的光芒照进平常生活
阅读:133发布时间:2022-2-21
如果你关注这几年的科技新闻,那“万物互联"这个词汇肯定屡见不鲜,不绝于耳,而要想更加深入而详细地了解这个听起来颇为高大上的概念,就必须了解“物联网",因为物联网技术思想便是——“按需求连接万物"。
在2005年信息社会世界峰会上,国际电信联盟正式提出“物联网"(InternetofThings,缩写IoT)概念,提出的“物联网"通信时代即将来临,世界上所有物体,从轮胎到牙刷、从房屋到纸巾都可以通过因特网主动进行信息交换。最近几年,这个“高大上"的事物逐渐走进我们的生活。物联网能够将特定空间环境中的所有物体连接起来,进行拟人化信息感知和协同交互,而且具备自我学习、处理、决策和控制的行为能力,从而完成智能化生产和服务。当前,物联网正在推动人类社会从“信息化"向“智能化"转变,促进信息科技与产业发生巨大变化。不久的将来,物联网将有力改变我们生活与工作的环境,把我们带进智能化世界。
物联网的“物"是指随机分布的、用电和不用电的物品,包括人和动植物。物联网的联结是与生俱来的,出生或出厂就有、全网访问、绝不混淆的网络身份(或编码)。一个人走在大街上,能自动联结周边数万个“物",享受高度智能化的新生活。据预测,到2020年,物联网连接设备将超过500亿个,会产生600泽字节的信息。这么庞大的数据量,将如何影响并改变我们的生活和工作?
信息社会正在从互联网时代向物联网时代发展。如果说互联网是把人作为连接和服务对象,那么物联网就是将信息网络连接和服务的对象从人扩展到物,以实现“万物互联"。二者在需求满足上也有所区别:互联网时代,信息网络的任务是满足公共信息传输需求;物联网时代,信息网络的任务是满足特定智能服务需求,二者相互支撑,*。物联网环境下未来的智能服务系统,将成为未来社会重要的基础设施。智能服务系统作为物联网科技创新的关键,将真实环境物理空间与虚拟环境信息空间进行映射协同,实现通信、计算和控制的融合。智能服务系统使物与物、人与物之间能够以新的方式进行主动的协同交互,从而钩织一张物理世界内生互联的智能协同网络。
随便找一下近期的新闻,就能找到不少有关“万物互联"的宏伟目标与实际运用:
通报数据显示,运营商蜂窝物联网用户增长较快,截至2月末,三家运营商发展蜂窝物联网终端用户11.54亿户,同比增长10.6%,比上年末净增1827万户。5G开启万物互联新时代。业内普遍预计物联网市场将是个万亿级的市场,物联网连接数将是数百亿计算,在技术和市场的双重驱动下,三大运营商加快拥抱物联网,新机遇之门正在打开。
29日,杭州石塘公交充电站正式启用,站内配置了401个停车位、304个充电桩,日充电量可达6万度。该充电站由杭州供电公司与杭州市城市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合作建设运营,预计每天可减少城市碳排放量约28吨,每年可实现碳减排约1万吨。据介绍,石塘公交充电站配备了“高智商"软硬件系统,借助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和移动互联网等技术,对充电设施进行接入管理、运营监测、统计分析,实现高效精准的充电管理。
今年宁波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宁波要推进传统制造业智能化改造,加快发展数字经济,大力培育新兴产业,打造全国制造业单项城、工业互联网城市。在前段时间披露的宁波“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中,宁波将力争到2025年,初步建成新材料、工业互联网、关键核心基础件三大科创高地,成为长三角优势领域科技创新中心,足见宁波对工业互联网也即万物互联的重视。
物联网的发展为人类社会描绘出智能化世界的美好蓝图。那么,从抽象概念回到具体应用上来,物联网究竟怎样与我们的生产、生活发生联系?这时候,就不得不提到未来社区概念了。毕竟每一个在城市正常生活的市民,肯定都是居住在各个大大小小的社区之中,而未来社区的建设,将毫无疑问地影响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首先在未来社区建设或改造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便是智能化设备的使用,在这智能化升级完成后,诸多我们我们平时看似独立的物件与设备,将以更为紧密的方式有机联合起来,社区智慧消防系统充分利用物联网技术,实现对前端的物联感知,并对设备运行状态进行实时监控、信息采集和分析。利用智能物联网烟感、可燃气监测、消防栓水压监测、热成像摄像机、电流电压监测等,实现对重点区域消防信息的监控、报警和分析。同时还可利用接入网关,可实现对现网消防系统的对接。而通过智慧车行升级,则能将整个社区的交通出行真正地梳理一遍,车辆出入和车位管理系统通过视频监控、物联网、出入卡口等设备,可对停车场车辆出入、场内车流引导、车位管理、停车费收缴等进行智慧化管理;物联网+地磁+视频监控可实时监测车位空闲状态,由LED屏实时发布车位信息,并可实现空闲车位查询、车位位置引导、智慧社区等功能,可有效提升车位管理效率,有效减少或及时发现处理车位乱停等问题,防止消防通道被占或私家车位被占等。而在智慧人行方面,通过建设智慧门禁系统,业主可通过人脸识别无感通行,解决了忘记带卡、双手拎物等问题。同时可实时统计分析小区人员进出数据,以及重点人员的监管;针对新建小区,可实现单元门门禁和小区出入门禁系统互通,同时与小区访客系统对接,即可方便业主,也可管控访客;值此疫情尚未褪去的特殊时期,和健康码平台打通,在疫情防控期间,居民可通过人脸识别后验证健康绿码,获取开门权限,权限可根据不同规则调整,便于社区管理,而跟外部平台的打通,也是“万物互联"更为高级的表现形式。在生活中,家居、医疗健康等也都是物联网的用武之地。智能家居将信息技术与室内物品设施、人的室内生活、安全防护等各方面融合协同,推进家居、安防服务信息化、智慧化。比如语音控制可以帮助视力不佳或行动不便的用户,警报系统可以连接到用户佩戴的,监控系统还可以对跌倒或癫痫等健康事故进行报警。智慧医疗利用物联网技术,可以实现对药品保健品的快速跟踪和定位,降低监管成本;通过建立临床数据应用中心,可以开展基于物联网智能感知和大数据分析的精准医疗应用;也可以充分运用智能穿戴设备(智能手环、智能指环等)和射频识别等技术采集居民健康信息,建立健康大数据创新管理云服务平台。如此种种,不一而足。
物联网已经成为信息科技发展的重要趋势之一,它的出现和兴起为我国科技和经济发展带来难得机遇。我们应当抓住机遇创造未来,建设好智能化数字中国。而顺应了物联网“万物互联"思路的未来社区建设,将是人民群众对此趋势产生切身感受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