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
动态车牌捕捉仪已被广泛应用于城市智能交通系统中,如闯红灯抓拍、超速行驶违章抓拍以及交通治安卡口系统等,尤其是交通治安卡口系统,其作为治安刑侦管理的重要科技手段之一,对动态车牌捕捉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促进了动态车牌捕捉仪的快速发展。
2016年元旦假期虽然没有实现7座以下小客车高速免费通行,但是一些热门一点的高速路段依然被堵成了停车场,不过大部分来说整体有改观。有不少出行者称,在ETC实现全国联网之后,使用ETC通道过高速收费站比以往减断的时间少了不止10秒钟,这也成为减少高速拥堵情况的一大原因。
那么影响动态车牌捕捉仪识别车牌的因素有哪些呢?
1、图像对识别的影响
只有在图像聚焦清晰的情况下,识别结果才能达到比较满意的效果。当图像中的车牌大小为150X40点阵时,字符不易粘连,利于切分,且切分后的字符特征较明显,利于识别。
2、车速对图像的影响
我国采用的PAL制视频标准规定为每秒25帧图像(每帧图像之间的间隔为40毫秒)。假若摄像机镜头的景深(图像清晰范围)为1.0米。对于90公里/小时(0.001*3600/0.04=90)的车速,摄像机只能采集到1帧的清晰图片。为了得到更多的清晰图像,应设法增加景深,具体办法是加大镜头,减小CCD摄像机的尽寸。
3、触发装置对图像的影响
在Windows多任务系统中,任务的切换时间极不稳定,经过实测,这一时间从0到几百毫秒不等,当系统CPU占用率高时,任务的切换时间很长。而视频应用系统的CPU占用率都比较高。触发装置实际上是使用任务查询方式检测I/O端口的状态,当达到设定的条件时,捕捉图像。由于I/O端口状态的变化到检测有一定的延迟,使得捕捉的图像可能不是最清晰的,当车速较高时,这种情况更加明显。
4、车型对图像的影响
不管是使用地感线圈还是红外触发,车型的影响都是显而易见的,大车与小车的触发位置即使在低速的情况下也可能超过0.5米,当超过1米时,
动态车牌捕捉仪捕捉的图像可能不是最清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