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介绍
因维斯/TRICONEX27002700-2
因维斯/TRICONEX27002700-2
可编程序控制系统在硬件和软件上的预置,有运行检测的关键监视条件
可编程序控制系统配置了彩色图形工作站/屏幕监视,但从价格及反映现场状态的时间来看,屏幕监视尚不方便。关键的故障,或者在关键的机械设备附近,可配置一些指示灯,它们可以用数字量输出做成,用来监视程序的正常运行,或用来调试程序,在指示灯旁配以功能标牌,可帮助操作人员确认可编程序控制系统的正常运行和及时反映故障。
设计大中型可编程序控制系统时不要耗尽它的硬件和软件资源
对于设计的新系统,硬件上至少要保留15%左右的冗余,在软件编制时,同样要估计用户软件对计算机资源的需要与用量。尤其对中间继电器,计数器/定时器的使用,要留有余地。因为在调试和运行后,软件总会被修改、补充,甚至重新编制。已编制的软件让人无法修改和完善,在工程上是不实际的。
合理地配置可编程序控制器系统的冗余
可编程序控制系统可能做出多种方式的冗余,*处理器的双机热备、冷备冗余是常见的方式。另外,双系统冗余,即*处理器和全部的输入、输出、组网通信*冗余,其价格和实用性虽然在许多工程项目中难以被人接受,但在有毒、有害的化工生产环境这种冗余很有必要。在设计系统中,要使配置冗余方式较为经济而又实用,力求使故障缩小在本设备身上。不要因某一设备发生故障,引起工艺流程中相关设备运行或状态受到冲击。
以上阐述的几个方面,是在可编程序控制系统总体方案设计时,要格外重视的问题,只有在设计系统时,考虑周到,系统投入运行之后,设计人员才能少些遗憾。
以微处理器为核心的自动化系统,从70年代简单PLC(可编程序逻辑控制器)发展到今天的PLC系统,和从开始仅代替模拟调节系统的DCS,发展到今天融合PLC和DCS及计算机功能为一体的所谓三电一体化的DCS系统。作为今后工业过程自动化的发展趋势,国家计委高技术产业发展司于2000年3月15日印发了《工业过程自动化高技术产业化重大专项实施方案》,该《实施方案》指出:专项拟支持以下几个方面:
(1) 工业过程自动化新一代主控系统及其综合自动化的开发和产业化,主要包括集散控制系统(DCS),现场总线控制系统(FCS)和以工业计算机为基础的开放式控制系统等。重点支持若干具有工业过程综合自动化系统产业化能力和开放能力的企业,发展具有市场竟争力的产品,同时适当支持建设工业过程自动化的工程化验证环境与开发能力。
(2) *控制与优化软件开发与产业化,主要包括*控制技术,过程优化技术,实时监控软件平台,信息集成软件平台,系统集成技术等,专项将重点支持上述具有特色和市场价值的系列软件的产业化。
(3) 智能仪表,执行器与变送器,成套控制装置和成套优化系统的开发与产业化。
就第(1)点而言,特别强调了“工业过程自动化新一代主控系统及其综合自动化的开发和产业化。其“综合自动化”就是要打破传统的计算机、PLC、DCS的分工界限,构成有机组成的三电一体化的综合自动化系统。自从我们1984年提出“三电一体化的综合自动化系统”的观点以来,十几年来的事实证明这种预计是正确的。促成这种转变的动力是科学技术的发展,是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显示技术及多媒体技术的发展,而这种发展并没有停止,并涵盖着更多更广泛的内容,如语音技术、有线和无线通信技术,Web信息服务技术等。所以,当今“综合自动化”的内涵有着更深刻、更广泛的含义,甚至可以包容我们工作,生活的各个方面。
353A1FNNNLNNNAX
353A1FNNNLRNNA4
353A1FNNNLRNNAN
353A1FNNNLRNNAW
353A1FNNNLRNNAX
353A1FNNNLRXNA4
353A1FNNNLRXNAN
353A1FNNNLRXNAW
353A1FNNNLRXNAX
353A1FNNNLTNNA4
353A1FNNNLTNNAN
353A1FNNNLTNNAW
353A1FNNNLTNNAX
353A1FNNNLTXNA4
353A1FNNNLTXNAN
353A1FNNNLTXNAW
353A1FNNNLTXNAX
353A1FNNNNNNNA4
353A1FNNNNNNNAN
353A1FNNNNNNNAW
353A1FNNNNNNNAX
353A1FNNNNNXNA4
353A1FNNNNNXN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