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电缆 网络设备 无线通信 云计算|大数据 显示设备 存储设备 网络辅助设备 信号传输处理 多媒体设备 广播系统 智慧城市管理系统 其它智慧基建产品
北京航天纵横检测仪器有限公司
暂无信息 |
电线电缆料及绝缘层耐电压击穿试验机规定了电线电缆用软聚氯乙烯塑料(以下简称聚氯乙烯电缆料)的分类和命名、外观和颜色、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及标志、包装、运输、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以聚氯乙烯树脂为主要原料,加入增塑剂、稳定剂等助剂,经混合、塑化、成粒而制得的电线电缆用软聚氯乙烯塑料。
GB/T 8815-2008 电线电缆用软聚氯乙烯塑料
一、电线电缆料及绝缘层耐电压击穿试验机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电线电缆用软聚氯乙烯塑料(以下简称聚氯乙烯电缆料)的分类和命名、外观和颜色、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及标志、包装、运输、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以聚氯乙烯树脂为主要原料,加入增塑剂、稳定剂等助剂,经混合、塑化、成粒而制得的电线电缆用软聚氯乙烯塑料。
二、电线电缆料及绝缘层耐电压击穿试验机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 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1033—1986 塑料密度和相对密度试验方法
GB/T 1040.3—2006 塑料拉伸性能的测定第3部分:薄膜和薄片的试验条件(ISO 527-3: 1995,IDT)
GB/T 1408.1—2006 绝缘材料电气强度试验方法第1部分:工频下试验(IEC 60243-1:1998, IDT)
GB/T 1409—2006 测量电气绝缘材料在工频、音频、高频(包括米波波长在内)下电容率和介质损耗因数的*方法(IEC 60250:1969,MOD)
GB/T 1410—2006 固体绝缘材料体积电阻率和表面电阻率试验方法(IEC 60093:1980,IDT)
GB/T 2406—1993 塑料燃烧性能试验方法氧指数法
GB/T 2951.7—1997 电缆绝缘和护套材料通用试验方法 第3部分:聚氯乙烯混合料试验 方法 第2节:失重试验 热稳定性试验
GB/T 5470—1985塑料冲击法脆化温度的测定
三、分类和命名:
3.1 分类
聚氯乙烯电缆料按用途分为绝缘级和护层级两类。
3.2 命名
根据导体的工作温度等级和使用用途,由汉语拼音字头和数字组成不同的型号。 汉语拼音字头和数字含义如下:
——J:绝缘级;
——H:护层级;
——R:柔软;
——GD:髙电性能;
——I :工型;
——II:II型;
——70、90:耐热等级。
型号编制及示例如下:
示例JGD-70 70°C高电性能绝缘级软聚氯乙烯塑料
3.3 聚氯乙烯电缆料各品种的型号及名称
聚氯乙烯电缆料各品种的型号及名称见表1。
表1 聚氯乙烯电缆料各品种的型号及名称
型号
名 称
J-70
70°C绝缘级软聚氯乙烯塑料
JR-70
70°C柔软绝缘软聚氯乙烯塑料
H-70
70°C护层级软聚氯乙烯塑料
HR-70
70°C柔软护层级软聚氯乙烯塑料
JGD-70
70°C高电性能绝缘级软聚氯乙烯塑料
HI-90
I型90°C护层级软聚氯乙烯塑料
HE-90
II型90°C护层级软聚氯乙烯塑料
J-90
90°C绝缘级软聚氯乙烯塑料
3.4 聚氯乙烯电缆料各品种的主要用途
聚氯乙烯电缆料各品种的主要用途见表2。
表2 聚氯乙烯电缆料各品种的主要用途
型号
导体线芯允许 工作温度°C
主要用途
J-70
70
仪表通讯电缆、0.6/1 kV及以下电缆的绝缘层
JR-70
70
450/750 V及以下柔软电线电缆的绝缘层
H-70
70
450/750 V及以下电线电缆的护层
80
26/35 kV及以下电力电缆的护层
HR-70
70
450/750 V及以下柔软电线电缆的护层
JGD-70
70
3.6/6 kV及以下电力电缆的绝缘层
HI-90
90
35 kV及以下电力电缆及其他类似电缆护层
HE-90
90
450/750 V及以下电线电缆的护层
J-90
90
450/750 V及以下耐热电线电缆的绝缘层
四、外形和颜色:
4.1 外形
聚氯乙烯电缆料约为4 mmX4 mmX3 mm的方形粒状物或具有相当大小的圆柱形粒状物。
4.2 颜色
绝缘级聚氯乙烯电缆料的颜色为红色、黑色、黄色、蓝色、绿色、棕色等。
护层级聚氯乙烯电缆料的颜色为黑色、白色、灰色等。
其他颜色由用户与生产厂双方协商确定。
五、要求:
5.1外观
聚氯乙烯电缆料应塑化良好、色泽均匀,不应有明显的杂质。
5.2性能
聚氯乙烯电缆料的机械物理性能与电性能应符合表3的规定,老化后的机械物理性能应符合表4 的规定。
表3 聚氯乙烯电缆料的机械物理性能与电性能
项 目
J-70
JR-70
H-70
HR-70
JGD-70
HI-90
HE-90
J-90
拉伸强度/MPa
≥
15.0
15.0
15. 0
12.5
16.0
16.0
16.0
16.0
断裂拉伸应变/%
≥
150
180
180
200
150
180
180
150
热变形
≥
40
50
50
65
30
40
40
30
冲击脆化
试验温度/V
—15
—20
-25
-30
—15
—20
—20
-15
性能
冲击脆化性能
通过
通过
通过
通过
通过
通过
通过
通过
200°C时热稳定时间/min
≥
60
60
50
60
100
80
180
180
20°C时体积电阻率/ • m
≥
1.0X1012
1.0X1011
1. 0X108
1.0X108
3.0X1012
1.0X109
1.0X109
1.0X1012
介电强度/(MV/m)
≥
20
20
18
18
25
18
18
20
介质损耗因数(50 Hz)
≤
—
—
—
—
0.1
—
—
—
工作温度时 体积电阻率
试验温度/°c
70±1
70±1
—
—
70±1
—
—
95±1
体积电阻率/n
• m
≥
1. 0X109
1. 0X108
—
—
5. OX109
—
—
5.0X108
注1:相对密度指标由供需双方协商。
注2:阻燃性能用氧指数指标考核,指标值由供需双方协商确定。
表4 老化后聚氯乙烯电缆料的机械物理性能
项 目
J-70
JR-70
H-70
HR-70
JGD-70
HI-90
HII-90
J-90
试验温度/°c
100±2
100±2
100±2
100±2
100±2
100±2
135±2
135±2
试验时间/h
168
168
168
168
168
240
240
240
老化后拉伸强度/MPa >
15.0
15.0
15.0
12. 5
16.0
16.0
16.0
16.0
拉伸强度变化率/%
±20
±20
±20
±20
±20
±20
±20
±20
老化后断裂拉伸应变/% >
150
180
180
200
150
180
180
150
断裂拉伸应变变化率/%
±20
±20
±20
±20
±20
±20
±20
±20
热老化质量 损失
试验条件
100℃±2℃
100℃±2℃
100℃±2℃
100℃±2℃
100℃±2℃
100℃±2℃
115℃±2℃
115℃±2℃
168 h
168 h
168 h
168 h
168 h
240 h
240 h
240 h
质量损失/(g/m2) <
20
20
23
25
20
15
20
20
六、试验方法:
6.1 外观检查
在自然光线下,用肉眼观察。
6.2 试样制备
将粒料混合后在温度为(165±5)°C的塑炼机上炼塑5 min〜20 min,出模。
试片厚度应符合各试验项目的规定。
6.3 拉伸强度和断裂拉伸应变的测定
按GB/T 1040. 3—2006的规定进行,试样为5型,厚度为(1. 0±0. l)mm,拉伸速度为250 mm/min。 试样在温度为(23±2)°C,相对湿度为45%〜13 mm,高95 mm。试管上刻有两条环行标记,下标记距管底30 mm,上标记距管底70 mm;
c) 温度计,刻度300 °C,精度为 1 °C。
单位为毫米
1——温度计;
2——试管;
3——刚果红试纸;
4——试样。
图2 热稳定试验装置
6.6.2 70 °C产品系列及HI-90的热稳定时间的测定
将粒状试样放在试管内至下标记水平面处。再把宽为5 mm的刚果红试纸环放在试管内,使试纸 环的下边缘在上标记处。然后用软木塞或胶塞塞住试管,放入盛有甘油(油位应使试样全部浸入)的温 度为(200±2)°C的烧杯内,开始计时,准确到分。到刚果红试纸下边缘开始变蓝时所经过的时间即为热 稳定时间。试验结果取两个试样的算术平均值。
6.6.3 J-90与HII-90的200°C热稳定时间的测定
按 GB/T 2951. 7—1997 进行。
6.7体积电阻率的测定
6.7.1试样
试样厚度为(l.0±0.l)mm。测20 °C时体积电阻率,试样应在(20±2)°C的蒸馏水中浸泡24 h,擦干后立即进行;测工作温度时体积电阻率,试样应在试验温度的烘箱中恒温1 h后立即试验。
6.7.2试验条件
电极处理:测工作温度时体积电阻率所用电极应在温度为试验温度中恒温1 h。
除上述条件外,其他均按GB/T 1410—2006的规定进行。试验电压为1000 V。
6.8介电强度的测定
按GB/T1408.1—2006的规定进行。试样厚度为(1.0±0.1)mm。电极选用25 mm的对称电极。由零开始,以2 kV/s均匀的速率上升直至击穿发生。在进行试验时,变压器油要求清洁、新鲜。
6.9介质损耗因数的测定
按GB/T 1409—2006的规定进行。试片厚度为(1.0±0.l)mm。
6.10相对密度
按GB/T 1033—1986中A法——浸渍法进行。试样制备按6. 2进行。
6.11氧指数
按 GB/T 2406—1993 进行。
6.12热老化性能的测定 6.12.1试验设备
自然通风的电热老化箱。应使进人老化箱内的空气均勻流过试样表面,然后从老化箱顶部附近排出。在规定的试验温度下,老化箱内空气每小时更换次数应不小于8次,不大于20次。老化箱内不得 采用风扇或鼓风机。此外,还应配备如下设备和器具:
a) 分析天平,精度为0.1 mg;
b) 材料试验机;
c) 装有硅胶或类似干燥剂的干燥器。
6.12.2试验步骤
将试样放入干燥器内,在环境温度中保持不少于20 h,取出后立即称量。然后把试样垂直悬挂在老化箱中部,使其处于有效工作区内。按规定温度和时间处理后,立即从老化箱中取出,放回干燥器中。在环境温度下放置20 h后再称量,在拉力试验前,每个哑铃试片的*应标上两个参考记号,并与热老 化前试样同时按5.2进行拉伸强度和断裂拉伸应变的测定,老化试样的截面积应在老化处理前测量。在老化箱中试样相互间距应不小于20 mm,试样中任何一个要用于失重试验时,则这些试样所占老化 箱的容积应不大于0.5%。不同配方的试样不能同时试验。
6.12.3试验结果的计算
试验结果按式(2)<span "="" style="margin: 0px; padding: 0px; line-height: initial;">〜式(4)计算:
式中:
V1——热老化拉伸强度变化率,%;
——热老化前拉伸强度,单位为兆帕(MPa);
t1——热老化后拉伸强度,单位为兆帕(MPa);
V2——热老化断裂拉伸应变变化率,% ;
t1——热老化后断裂拉伸应变,%;
to——热老化前断裂拉伸应变,%;
A——热老化质量损失,单位为克每平方米(g/m2);
G0——热老化前试样质量,单位为克(g);
G1——热老化后试样质量,单位为克(g);
S——试样表面积,单位为平方米(m2)。
试样表面积S按式(5)进行计算:
式中:
d——试样厚度,单位为米(m)。
质量损失的试验结果取五个试样的算术平均值。
您感兴趣的产品PRODUCTS YOU ARE INTERESTED IN
智慧城市网 设计制作,未经允许翻录必究 .
请输入账号
请输入密码
请输验证码
请输入你感兴趣的产品
请简单描述您的需求
请选择省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