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优质小麦 强筋小麦 GB/T 17892—1999 High quality wheat—Strong gluten wheat 前 言 为了适应我国粮食流通体制的改革,为商品小麦收购及市场流通过程中按质论价提供依据,促进小麦种植结构的调整,有必要制定优质小麦国家标准。 本标准是在GB 1351—1999《小麦》基础上制定的,增加了强筋小麦的特性指标。 本标准由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提出。 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国家标准质量管理办公室;参加起草单位:河南省、谷物及制品质量检验中心、山东省、郑州粮食学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唐瑞明、龙伶俐、谢华民、周廷宽、王乐凯、王金沙、赵仁勇。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强筋小麦的定义、分类、品质指标、检验方法、检验规则及包装、运输、贮存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收购、贮存、运输、加工、销售的强筋商品小麦。 2 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版本的可能性。 GB 1351—1999 小麦 GB/T 5506—1985 粮食、油料检验 面筋测定法 GB/T 5511—1985 粮食、油料检验 粗蛋白质测定法 GB/T 10361—1989 谷物降落数值测定法 GB/T 14608 小麦粉湿面筋测定法 GB/T 14611—1993 小麦粉面包烘焙品质试验法 直接发酵法 GB/T 14614—1993 小麦粉吸水量和面团揉合性能测定法 粉质仪法 3 定义 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 3.1 容重、不完善粒、杂质、色泽、气味 按GB 1351—1999中3.1、3.2、3.3、3.4、3.5执行。 3.2 强筋小麦 角质率不低于70%,加工成的小麦粉筋力强,适合于制作面包等食品。 4 质量指标 4.1 强筋小麦应符合表1的质量要求。 表1 强筋小麦品质指标 籽粒 | 小麦粉 | 指标项目 | 容重g/l | 水分% | 不完善粒% | 杂质总量% | 矿物质 | 色泽气味 | 降落数值,s | 粗蛋白质,%(干基) | 湿面筋,%(14%水分基) | 面团稳定时间,min | 烘焙品质评分值 | 一等 | ≥770 | ≤12.5 | ≤6.0 | ≤1.0 | ≤0.5 | 正常 | ≥300 | ≥15.0 | ≥35.0 | ≥10.0 | ≥80 | 二等 | ≥14.0 | ≥32.0 | ≥7.0 |
4.2 卫生检验和植物检疫按国家有关标准和规定执行。 5 检验方法 5.1 检验的一般原则、扦样、分样及色泽、气味、角质率、杂质、不完善粒、水分、容重的检验按GB 1351—1999中的6.1、6.2、6.3、6.4、6.5、6.6、6.7执行。 5.2 降落数值检验按GB/T 10361执行。 5.3 粗蛋白质检验按GB/T 5511执行。 5.4 湿面筋检验按GB/T 5506和GB/T 14608执行。 5.5 面团稳定时间检验按GB/T 14614执行。 5.6 烘焙品质评分值检验按GB/T 14611执行。 6 检验规则 6.1 可使用有皮磨、心磨系统的制粉设备制备检验用小麦粉。出粉率应控制在60%—65%,灰分值应不大于0.65%(以干基计)。制成的小麦粉应充分混匀后装入聚乙烯袋或其他干燥密封容器内放置至少一周时间,待小麦粉品质趋于稳定后,方可进行粉质试验和烘焙试验。 6.2 降落数值、粗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面团稳定时间及烘焙品质评分值必须达到表1中规定的质量指标,其中有一项不合格者,不作为强筋小麦。 7 包装、运输和贮存 包装、运输和贮存按国家有关标准和规定执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