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上海古朵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公司动态>>古朵生物:聊聊支原体污染这个事儿
Q:zui近细胞状态不好,细胞中有黑色小颗粒;但培养基清亮的,持续观察一周没有看到非常明显的污染物,细胞也没有死亡。那么是什么导致细胞状态每况愈下呢?
A:很不幸,你可能是摊上支原体了......
支原体是啥?
支原体(mycoplasma)是目前发现的zui小的zui简单的原核生物,能在无生命的人工培养基上生长繁殖,由于能形成丝状与分枝形状,故称为支原体。
细胞为啥容易被支原体污染?
1. 支原体结构简单,多数呈球形,没有细胞壁,只有三层结构的细胞膜,故具有较大的可变性,直径 0.13-0.18um,可通过细菌滤器。
2. 污染初期,显微镜高背景下观察发现细胞黑色颗粒,但细胞外形无明显变化,不引起细胞迅速改变,所以不容易被发现。
3. 支原体非常顽强,通常用于细胞培养的绝大多数抗生素都对其无效。例如青霉素主要作用于细菌细胞壁,但支原体没有细胞壁因此就不受影响。
有研究表明,世界范围内正在使用的细胞体系中支原体污染发生率达 30%-60%。
支原体污染对细胞到底有多大影响?
虽然支原体可以与细胞长期共存,且随着细胞换液而缓解,但细胞遭受支原体污染后会抑制细胞生长,改变细胞的 DNA/RNA 及蛋白表达,影响细胞信号传递,并在后期引起细胞变形,直接影响到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给生物制品的生产及科研带来不利的影响。
怀疑细胞有支原体污染,怎样去检测是否有支原体污染?
1. 培养法:支原体在固体培养基上形成特征的「油煎蛋」菌落,但时间周期长。
2. PCR 检测法:通过对支原体特异性片段的扩增及电泳分析快速灵敏地检出支原体。
3. DNA 荧光染色法:该方法操作较为简便,但轻度污染不易检出,且 DNA 荧光染色灵敏度不高
4. 间接免疫荧光法和免疫印迹:简便、快速、特异性强,但费用较高。
5. 电镜观察:电子显微镜或者免疫电镜下对样本进行观察,此法较准确,但受条件限制,时间长,敏感性不高。
在以上检测方法中,较常用 PCR 加测支原体为zui常用方法,灵敏性高、特异性强、反应迅速。
怎样避开支原体?如何摆脱支原体?
1. 控制环境污染;严格实验操作;细胞培养基和器材要保证无菌;在细胞培养基中加入适量的抗生素。
2. 定期检测:支原体污染不容易被发现,因此对培养细胞定期进行支原体检测非常重要。一般来说每 1 至 3 个月就应该进行一次支原体检测。
3. 当细胞被支原体污染后若由于材料的特殊性必须保留可以采用一定的抗生素进行处理,对支原体zui有抑制活性抗生素是四环素类、大环内酯类等。
请输入账号
请输入密码
请输验证码
以上信息由企业自行提供,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由相关企业负责,智慧城市网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温馨提示:为规避购买风险,建议您在购买产品前务必确认供应商资质及产品质量。